中國的人口
[學生回答] 此線以東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師小結]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結論: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學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三、人口的遷移 [板書]
[分析圖] 根據“人口遷移路線圖”請同學們說出遷移路線,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 概括成下表
四、華人與華僑 [板書]
1.概念 [板書]
[教師講授]
①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如印尼華僑。
②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稱為外籍華人等。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華僑和華人對祖國的熱愛及他們支援祖國建設的事跡)
2.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板書]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教師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從人口的分布和遷移兩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人口的大致狀況,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人口問題將有很大幫助。
[第二課時]
鞏固復習
通過提問我國人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及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學習新教材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板書]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板書]
[讀圖]讀課本第4頁“我國人口的增長圖”,通過觀察,按時間進程比較,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3億人口,1990年達到11.6億。
②增長速度快:由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40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1.6億,增長速度太快。
[教師提問] 我們計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此看出,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板書]
[教師提問] 我國人口為什么增長快呢?
[學生討論] 主要是因為①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問題 [板書]
[教師講授]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教師提問]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 結合課本第5頁圖討論。
[教師總結]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