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氯氣(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如何判斷?
在反應 h2 + cuo = cu + h2o 中, 氧化劑 ,還原劑 。
4. 畫出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畫出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畫出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思考:cl2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常扮演什么角色?為什么?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推測、實驗探究、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與水、堿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次氯酸有漂白性,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科學推測、引導發現、實驗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強化合作能力。
3.情感與態度
在層層遞進問題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結論,新實驗探究,歸納新結論,學生體會科學探究艱辛和喜悅的過程中,樹立不畏艱難的科學探究精神,并同時加強環保意識,強化團隊精神。
四.教學過程設計
認識氯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展示氯氣泄漏事件圖片,配合事件科學處理的解說。
同時提出問題:通過整個事件發生和處理過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制造各種含氯化合物、造紙、印染及自來水消毒等工業。為便于大量貯存、運輸,氯氣通常是以液態、高壓充裝在鋼瓶、槽罐等容器中,若操作不當,則極有可能導致大量氯氣泄漏。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為0.001 mg/l,當達到0.0125 g/l,吸入會立即死亡。因此氯氣一旦泄漏極易造成重災。XX年4月15日重慶天原化工總廠的氯氣發生泄漏,15萬名群眾被疏散,事故一度使舉國震驚, 談“氯”色變。
觀看圖片,
歸納:氯氣有毒,易液化。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氯氣的泄漏事件與科學處理的過程,逐步探究氯氣的性質。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與整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貯存液氯的鋼瓶發生了泄漏,旁邊的
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濃濃的黃綠色氣體
逸出,接著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然
后被毒倒了。
觀看圖片
歸納: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液化。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將中毒人員轉移至地勢較高處等待救護車,同時將周圍的群眾往高處疏散。
歸納:
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然后在周圍50米處筑起了“水墻”以降低空氣中氯氣的濃度。
歸納:
氯氣能溶于水。
并將液氯鋼瓶扔進了投放了大量燒堿的水坑內。
歸納:
氯氣在堿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請同學們在導綱上將氯氣的物理性質進行歸納,并與大家交流
[歸納并交流]:
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有毒、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能溶于水和堿液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