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氯氣(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師自身教學評價:
認識氯氣課堂評價量規
內 容
評價要求
優
良
需努力
設計的問題是否確切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
在問題提出過程中學生踴躍發言的人數超過3/4
在問題提出過程中學生踴躍發言的人數介于1/2——2/3
在問題提出過程中學生踴躍發言的人數少于1/2
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教師的導向作用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即將進行的過程能夠清晰地理解的人數超過3/4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即將進行的過程能夠清晰地理解的人數介于1/2——2/3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即將進行的過程能夠清晰地理解的人數少于1/2
課堂氣氛的活躍程度
3/4以上的同學都積極參與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問題能激起3/4以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所鋪墊的臺階達到預期效果
介于1/2——2/3的同學都積極參與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問題能激起介于1/2——2/3的學生的學 習興趣,為學生鋪墊臺階后仍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積極思考
介于1/2——2/3的同學都積極參與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問題能激起介于1/2——2/3的學生的學 習興趣,為學生鋪墊臺階后,仍有近半數的學生沒有積極思考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完全準確無誤
教學內容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教學內容存在不準確現象
教師的語言
能夠吸引90%以上學生的興趣,科學無誤
能夠吸引大部分學生的興趣,科學無誤
能夠吸引60%學生的興趣或不足夠科學
實際操作過程
在使學生知識生長的同時,隨時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使學生知識生長的同時,部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只注重學生知識生長不關注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出現設計外情況時能夠進行科學處理而又不脫離教學目標
在出現設計外情況時能夠進行科學處理但有偏離教學目標
在出現設計外情況時不能夠進行科學處理,只強調不脫離教學目標
課堂結構
清晰、有序、順暢
清晰、有序
布局沒有良好的邏輯
六.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本次--設置了層出不窮的問題,來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激活狀態,在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給了學生更寬闊的思維空間。并且隨著學生從初中升至高中的逐步成熟過程,通過體驗“問題預測,科學驗證,提出新問題,新科學驗證”的經歷,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會科學實驗不是盲目進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逐步增強學生的科學思維模式。針對中學學生的特點,設計知識的構建跨度不能太高,采用了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來鋪設臺階,使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學有所獲。與以往的教學設計出發點一般為:引導學生從實驗入手,然后再用來獲取知識不同。
通過本節學習,學生掌握了氯氣的物理性質和氯氣與水、堿液的反應,了解了次氯酸的漂白性,通過分析、推測、實驗、歸納的體驗,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和實驗驗證,逐步地體會到了科學是嚴謹的,不畏艱難的探索過程。
但在課后調查中發現,對于這種研究性的學習,知識基礎較好,思維活躍的學生,提升的速度較快,開放性還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礎較差的部分學生暫時尚不適應,感到茫然沒有思路,但在適當的鋪墊問題引導下,就可以收到應有的收獲。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讓思維活躍的學生來做問題鋪設,使學生能夠更開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