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與能量
利用所得數據,繪制曲線。
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合作意識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適時點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據匯報
模塊五 從微觀角度解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如何從微粒的角度解釋這一結果?
學生積極思考
由宏觀到微觀,培養學生認識物質本質的科學探究方法
提問: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反應物微粒的碰撞幾率?
思考、回答
演示flash動畫
觀看、思考
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對微觀粒子的理解
模塊六 評價與反思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本實驗中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響?
學生回答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與實驗評價能力
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集中注意,傾聽
適時的評價強化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教后反思:
1、小組協作學習,積極參與問題解決過程
引導-發現探究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完成的。本節課采用小組協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組成,各小組按照探究活動進行分工(記錄、掐表、搭建儀器、操作),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研究課題。在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獲取、分析、處理信息,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傳統課上,老師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實驗其實變成了驗證性的實驗。而筆者在英國進修期間,留意到英國中學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首先通過計算機輔助手段讓學生了解有關化學反應中的微粒碰撞理論,然后在具體研究每一種因素時,都是采用學生實驗得出結論,再嘗試用碰撞理論解釋,最后遷移運用。這樣一種方式是一種真正的探究模式,學生從實驗中形象的感知,再從理論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從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選擇主題,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辦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實驗之后的反思,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并對物質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觀到微觀的科學認識方法。
3、充分利用數據采集技術
數據采集技術具有方便、精確、細微化等優勢,解決傳統實驗技術方法無法進行的或無法顯示的實驗或無法處理數據的實驗,充分挖掘化學實驗的資源價值,提高實驗的探索性,使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例如,密閉容器內氣壓增加快慢的實驗。利用計算機開發和控制化學演示實驗過程,利用數、模轉換技術和傳感器使數字采集、分析和報告自動化、科學化,提高了演示實驗效果和水平,為化學實驗提供了一種新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運用數據采集技術不僅是改進教學的手段,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大大擴展了學生思考設計實驗方案的空間。進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引發化學教學模式變革,為培養信息時代的接班人開辟了新的途徑。
4、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板書有機結合
現代教學媒體(flash動畫、powerpoint)能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傳媒集于一體,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在發現學習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傳統的教學手段板書,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傾聽已有意見,在此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