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要點
1、有 關 概 念
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判斷的依據:化合價是否有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劑:得到電子的反應物
氧化性:物質得電子的性質還原劑:失去電子的反應物
還原性:物質失電子的性質
被氧化:失去電子被氧化
氧化反應:失去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被還原:得到電子被還原
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氧化產物:氧化反應生成的產物
還原產物:還原反應生成的產物
2、概念間的關系
< height=42>3、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方法(1)雙線橋法
1、兩條線橋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且對準同種元素
2、要標明"得"、"失"電子,且數目要相等。
3、箭頭不代表電子轉移的方向。
1、一條線橋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電子的情況。
2、不需標明"得"、"失"電子,只標明電子轉移的數目。
3、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
4、單線橋箭頭從還原劑指向氧化劑。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如: <> < colspan=2>(3)分解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就,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如: <> < colspan=2>(4)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如: <> <>
5、常見的氧化劑
<>6、常見的還原劑
<>7、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 (1)氧化劑
2>非金屬元素 2> < width="72%" height=25>非金屬活動順序:f > o > cl > br > i > s < width="72%">同周期從左到右,氧化性增強:cl > s > p < width="13%" rowspan=2>(2)還原性 < rowspan=2>金屬元素 < rowspan=2> < height=23>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 < width="72%">同主族從上往下,還原性增強:mg < ca < ba < colspan=4>(3)氧化劑 + 還原劑 ==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 colspan=4 height=26>
氧化劑的氧化性 > 氧化產物的氧化性;
< colspan=4>還原劑的還原性 > 還原產物的還原性;
< colspan=4>(4)濃度、溫度、酸堿性等: < colspan=4 height=21>如:濃hno3的氧化性 > 稀hno3,加熱時濃h2so4的氧化性增強,kmno4溶液在酸性條件下氧化增強等。 <>8、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一般用"化合價升降法"或"電子得失法"配平。配平原則是"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
"或"得失電子總數相等"。下面以硫與濃硝酸反應為例,說明配平的一般步驟:
<> (1)標變價:標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中價變元素的化合價。<>(2)求總數:求得失電子數的最小公倍數,以確定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和
還原產物四大物質前的系數。
< height=73>(3)配系數:觀察配平兩邊其他物質的系數,并進行檢查,最后改"----"為"==="號。
<>9、有關氧化還原反應計算
1、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常見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前后化合價數值變化(升降)的計算;
二是關于氧化劑、還原劑用量的計算。
2、計算的原則是:氧化劑得電子總數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即常說的"電子得失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