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反應(通用12篇)
氧化還原反應 篇1
教學目標 概覽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
2、初步掌握氧化性、還原性及其強弱的判斷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及形成規律性的認識能力。
(三)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激發創造意識,培養嚴謹求實的優良品質。
重點與難點:氧化性、還原性及其強弱的判斷
教學方法:設疑、討論、講解、練習
教學過程 :
[復習引入]1、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判斷下列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出化合價變化,指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①PCl3+Cl2=PCl5 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④AgNO3+HCl=AgCl↓+HNO3
3.用雙線橋標出電子得失,指出氧化劑、還原劑;哪種物質被氧化,哪種物質被還原?①2Na+Cl2=2NaCl ②MnO2+4HCl=MnCl2+Cl2↑+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H2S+SO2=3S↓+2H2O
[板書]四、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建議稍作拓展)
1、 常見的氧化劑:
(1) 活潑的非金屬單質:O2、Cl2、Br2等;
(2) 含高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
(3) 含某些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濃H2SO4、HNO3、KMnO4、MnO2等。
2、 常見的還原劑:
(1) 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K、Ca、Na、Al、Mg、Zn等;
(2) 含低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2等;
(3) 某些非金屬單質:C、H2等;
(4)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HCl、H2S、KI等。
3、 在可變元素的化合價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間價態的物質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如:Cl2、S、SO2、H2SO3等;學習中應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要以實際反應為依據,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可以作還原劑,也可以作氧化劑。因此對規律性的知識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記硬背,靈活掌握知識,以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4、 氧化性、還原性及其強弱的判斷
(1)依據元素化合價判斷
最高價——只有氧化性
最低價——只有還原性
中間價——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練習]具有還原的離子是( )
A、MnO4- B、NO3- C、Br- D、Fe3+
(2)根據金屬活潑性判斷,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單質的還原性(失電子能力)減弱
對應的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得電子能力)增強
注意:氧化性Cu2+ 〈 Fe3+ 〈 Ag=
[討論]將少量鐵置于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先析出什么物質?
(3)根據反應方程式判斷
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
氧化劑 + 還原劑 =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化合價升高,失電子,被氧化
[結論] 氧化性:氧化劑 > 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 > 還原產物
[練習]: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
Fe + CuSO4 = Cu + FeSO4
2FeCl2 + Cl2 = 2FeCl3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討論] 如何用實驗證明氧化性:Ag+ > Cu2+
(4)一般而言,對于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越強;價態越低,其氧化性越弱。(注:同一元素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5)氧化還原反應越容易進行,則氧化劑的氧化性和還原劑的還原性就越強。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強或溫度越高或濃度越大,則氧化劑的氧化性和還原劑的還原性就越強。
注意: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練習]1、下列變化需加入還原劑的是 ( )
A. HCO3-→CO2 B. MnO4-→Mn2+ C. FeO→Fe3O4 D. H3AlO3→HAlO2
2、已知有如下反應: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 (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3、今有下列三個氧化還原反應: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響Fe2+和Cl-,可加入的試劑是 (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布置作業 ] 習題三(1) (2)
氧化還原反應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是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 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 的反應中, 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評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 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
[板書]二、
[練習]分析 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講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引導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
[板書]1.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①
②
③
④
⑤
[設問]有關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講解]1.在 的反應中, 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 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 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 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 為離子化合物。
2.在 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的有關概念
[投影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講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
②
③
④
[評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的關系
[學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
[本節總結]
我們對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作業 ]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氧化還原反應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 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1] [2] 下一頁
氧化還原反應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 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 的反應中, 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評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 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
[板書]二、
[練習]分析 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講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引導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
[板書]1.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①
②
③
④
⑤
[設問]有關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講解]1.在 的反應中, 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 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 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 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 為離子化合物。
2.在 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的有關概念
[投影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講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
②
③
④
[評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的關系
[學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
[本節總結]
我們對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作業 ]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氧化還原反應 篇5
教學目標 概覽
(一)知識目標
1、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知識、初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知識。
2、用化合價變化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能用辨證的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鞏固初中化學反應分類的知識和主要反應類型的知識,并加深認識。
教學方法:設疑、比較、討論、講解、練習
教學過程 :
[講述]在初中歷史課中我們學習過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與火有密切的聯系,對于燃燒的探究是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課題,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研究它。研究燃燒中的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知識有密切關系。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講述]初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點燃
[提問]初中學習過C+O2 CO2的反應類型是什么?
化學反應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其目的在于了解各類反應的本質。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述]初中主要學習了兩種不同的化學反應分類方法:基本類型反應和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板書]1、基本類型反應
[講述]基本類型反應主要有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四種,這種分類的依據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型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
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換:A+BC=AC+B
復分解:AB+CD=AD+CB
[板書]
基本類型:
[練習]1、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分析下列反應各屬于哪種類型的反應。
點燃
點燃
△
△
高溫
① H2+O2 H2O ② Ba(OH)2+H2SO4 ===BaSO4↓+2H2O ③Na+Cl2 2NaCl
④H2O+C=== H2+CO ⑤ NH4HCO3 === NH3↑+CO2↑+H2O↑⑥CuO+H2===Cu+H2O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 。
[簡單講評]這些類型是從形式上分的,既不能較深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類型。化學反應還有其他分類方法。例如,從得失氧的角度去分類,我們還學習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練習]2、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 和 。物
△
質 (“得到”或“失去”)氧的反應,叫氧化反應;物質 氧的反應,叫還原反應。如在反應CuO+H2===Cu+H2O中, 得到氧,發生 反應,該物質被 (“氧化”或“還原”); 失去氧,發生 反應,該物質被 。
[小結]:
1、 四種基本類型反應不能包括所有反應,且不能反映化學反應本質。
2、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它們既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不能分開。
3、 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許多概念是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學無止境,我們必須有探究的愿望和窮追不舍的精神。
通過現在的學習,大家已認識到以前我們學習的化學反應分類方法是不完善的,沒有體現其本質,那么它的本質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將繼續探究.
[板書] 二、
復習初中的得氧失氧分析
[板書] 1、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還原(還原反應)
△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應)
氧化劑: CuO (提供氧的物質) 還原劑: H2 (得到氧的物質)
[討論] 以氫氣與氧化銅的反應為例來分析,與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有什么關系?
[板書] 2 從化合價角度分析
將上面的雙線橋改寫:
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
CuO + H2 === Cu + H2O
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小結: ①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是,.(這是的標志和判斷依據).;
②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該物質作還原劑;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該物質作氧化劑.;
③同一中,化合價升高的總價數=降低的總價數.;
④不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反應,也能分析無得氧失氧但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有變化的反應。
[例題] 分析以下反應,指出元素合價升降情況及發生反應的情況:
點燃
點燃
Na+Cl2 2NaCl S + O2 SO2
高溫
高溫
高溫
點燃
[練習]3、依照例題的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反應(不是的不要分析)
Mg+O2 2MgO CO2+C===2CO CaO+SiO2===CaSiO3 CaCO3===CaO+CO2↑
4、練習1中的6個反應屬于的有 。
小結:
1、化合反應:可能是,一般說,有單質參加的是。
2、分解反應:可能是,一般說,有單質生成的是。
3、置換反應:全部是。
4、復分解反應:都是非
氧化還原反應 篇6
學習目標: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來分析化學反應的類型;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依據有關規律比較氧化性還有性的相對強弱,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可能性及產物;有時還需要應用化學鍵理論判斷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典型例題:例1.重鉻酸銨[(nh4)2cr2o7]受熱分解的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下列對重鉻酸銨受熱分解產物的判斷符合實際的是( )a. cro3+ nh3+ h2o b.cr2o3+ nh3+ h2o c.cro3+ n2+ h2o d.cr2o3+ n2+ h2o 方法或規律:(nh4)2cr2o7若分解為上述四項,觀察哪些元素價態變化,升降情況如何確定選項。例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兩種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反應:a+b——x+c,x是一種單質,由此可知x元素( ) a、一定是金屬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屬元素
c、可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屬元素 d、無法確定 方法或規律:分析題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應生成單質x,可以推知該反應為“歸中型”氧化還原反應。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價“一高一低”(一個高于0價、一個低于0價),兩者共同作用生成x單質(化合價為0)。由于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現正價態,不可能有負價態,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屬元素;只有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價態,又可呈負價態,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歸中反應。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應該是非金屬,即該題的答案為b。課堂練習1.(試測題6) 將kcl和crcl3兩種固體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組成。將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 cr2o72-可過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 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加入過量的agno3,可得4.52gagcl沉淀,則表示x組成的化學式為( ) a.k3cr2cl7 b.k3cr2cl5 c.k3cr2cl9 d.k2crcl4 2.制備氰氨基化鈣的化學方程式 caco3 + 2hcn = cacn2 + co + h2 + co2 在反應中 ( )。a.氫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還原 b.hcn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c.cacn2是氧化產物,h2是還原產物 d.co為氧化產物,h2為還原產物3.在一定條件下,氯酸鉀與碘發往反應kclo3+i2=2kio3+cl2。下列相應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置換反應 b.還原性:i2>cl2 c.非金屬性:i2>cl2 d.氧化性:kclo3>i2 4.已知cro5結構式如右圖。現在稀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體分層,再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蕩,在乙醚層中出現深藍色。其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r2o72-+4h2o2+h+= 2cro5+5h2o,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cr2o72-被氧化成 cro5 b.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反應中h2o2被氧化成h2o d.此反應可用于檢驗cr2o72-的存在
5.(上海23)實驗室為監測空氣中汞蒸氣的含量;往往懸掛涂有cui的濾紙,根據濾紙是否變色或顏色發生變化所用去的時間來判斷空氣中的含汞量,其反應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應產物cu2hgi4中,cu元素顯 價。
(2)以上反應中的氧化劑為 ,當有1molcui參與反應時,轉移電子 mol。
(3)cui可由cu2+與i-直接反應制得,請配平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6.由稀有氣體元素xe(氙)形成的一種化合物xeo3 極不穩定,易轉化為單質而呈強氧化性。將適量的xeo3 投入30ml0.1mol·l—1 mn2+的水溶液中,剛好完全反應,放出唯一氣體是xe單質,其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56ml 。則: (1)有關反應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eo3 是分子晶體,試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將原溶液稀釋至90ml ,則稀釋后溶液的ph值為___________ 課后練習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⑴元素的單質可由氧化或還原含該元素的化合物來制得 ⑵ 得電子越多的氧化劑,其氧化性就越強 ⑶陽離子只能得到電子被還原,只能作氧化劑 ⑷含有最高價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強的氧化性 ⑸有單質參加的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⑹銀鏡反應中醛基具有氧化性 ⑺非金屬性弱的單質不能制得非金屬性強的單質 ⑻化合物與水的反應,水不可能做氧化劑 a.⑴⑵⑷⑹ b.⑴⑷⑸⑺ c.⑶⑸⑹⑻ d。⑴⑷ 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兩種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反應:a+b——x+c,x是一種單質,由此可知x元素( ) a、一定是金屬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屬元素
c、可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屬元素 d、無法確定 3.根據下列反應,判斷m、n、p、q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①ncl2+p=n+pcl2; ②2mcl3+3n=2m+3ncl2;③3qcl2+2m=2mcl3+3q a.m>n>p>q b.p>n>m>q c.q>p>n>m d.n>m>p>q 4.被稱為萬能還原劑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應:nabh4+2h2o=nabo2+4h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bh4中h元素為-1價)( ) a.nabh4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nabh4是還原劑,h2o是氧化劑 c.硼元素被氧化,氫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還原的元素質量比為1:1 5.g、w、x、y、z均為含氯化合物,我們不了解它們的化學式,但知道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如下的轉化關系(未配平)。①g→w+nacl;②w+h2o→x+h2;③y+naoh→g+w+h2o;④z+naoh→w+x+h2o。這五種化合物中的氯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 a.w、g、z、y、x b.g、y、w、z、x c.g、y、z、w、x d.z、x、g、y、w
6.(廣東5)r、x、y和z是四種元素,其常見化合價均為+2價,且x2+與單質r不反應;x2++z=x+z2+;y+z2+=y2++z。這四種離子被還原成0價時表現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7.(試測題7)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既能顯示氧化性又能顯示還原性的是a.fe3+ b.br- c.al d.h2o28.工業上從含硒的廢料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h2so4 與nano3處理廢料獲得亞硒酸和少量硒酸。加入鹽酸共熱,使硒酸轉化為亞硒酸(h2seo4+2hcl==== h2seo3+ cl2↑+ h2o),再將so2通入亞硒酸的溶液中,得到單質硒,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h2seo4氧化性弱于cl2 b.h2seo3氧化性弱于h2so3c.h2seo3還原性強于so2 d.析出1 molse需h2seo3、so2、h2o各1 mol 9.保險粉是連二亞硫酸鈉( )的工業俗名,年產量達30萬噸,是最大量生產的無機鹽之一。生產保險粉主要用甲酸法,其最主要的步驟上是把甲酸與溶于甲醇和水混合溶劑里的naoh混合,再通入 氣體,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是:hcoona+2 +naoh= + + ,以下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在此反應中,hcoona是還原劑, 是氧化劑b.保險粉的還原性比hcoona的還原性強c.naoh未被氧化也未被還原d.甲醇雖未參加反應,但有助于保險粉的結晶、分離10.已知:①硫酸比氯酸穩定;②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③h2s比h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更容易由單質合成;⑤鹽酸的酸性比氫硫酸的酸性強。上述事實能夠說明硫的非金屬性比氯弱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1.(9分)環境監測測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①量取aml水樣迅速加入足量的固定劑mnso4(aq)和堿性ki(aq)(含koh),立即塞好瓶子,并振蕩搖勻,使之充分反應。②測定:開塞后迅速加入適量硫酸(提供h+)使之生成i2,再用6mol/l的na2s2o3(aq)滴定,消耗了vml na2s2o3(aq)(以淀粉為指示劑)。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2mn2+ + o2 + 4oh—= 2mno(oh)2 (該反應極快) mno(oh)2 + 2i—+ 4 h+ = mn2+ + i2 + 3h2o i2 + 2s2o32—= 2i—+ s4o62— 試回答:(1)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1為單位)為 。(2)滴定時,以淀粉為指示劑,終點時溶液由 色變為 色。(3)滴定管經水洗和蒸餾水洗后,直接加滴定劑na2s2o3(aq),滴定時會導致測定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4)若打開塞子加硫酸時動作緩慢,測定結果將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12.10分)某類硝酸鹽受熱分解的產物為不含氮元素的固體物質和no2、o2氣體:(1)某種硝酸鹽受熱分解后,若產生no2和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1,則金屬元素的價態在反應過程中___ _____(填“升高”、“降低”、“不變”)(2) 現取mg cu(no3)2無水晶體,強熱使其分解,得到no2、o2和ng固體。將氣體用水充分吸收后,結果還有氣體剩余,同時得到100ml溶液。則:殘留固體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只含m的代數式表示);(3)(2)中m = 3.76,n = 1.52。試通過計算確定殘留固體的成分及其質量13.(1)據報道,意大利科學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帶正電的氧離子作用,制成了新型的氧分子o4 ,它的結構很復雜,可能具有與s4相似的長方形結構,下列有關o4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o4與o3、o2都是氧的同素異形體 b.合成o4的反應可看作核聚變反應,即不屬于化學變化 c.o4分子內存在極性鍵 d.o4的能量比普通氧分子高,將來可用作更強力的火箭推進的氧化劑 (2)制備o2—、o22—、o2+的化合物是可能的,它們通常是在氧分子進行下列反應時生成的(如右圖)。在這些反應中, 相當于氧分子的氧化, 相當于氧分子的還原。(填序號)(3)寫出含有o2—、o22—的各一種物質的化學式: 、 。 14.已知硫酸錳(mnso4)和過硫酸鉀(k2s2o8)兩種鹽溶液在銀離子催化下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高錳酸鉀、硫酸鉀和硫酸。(1)請寫出并配平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此反應的還原劑是 ,它的氧化產物是 。(3)此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4)若該反應所用的硫酸錳改為氯化錳,當它跟過量的過硫酸鉀反應時,除有高錳酸鉀、硫酸鉀、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還有 。 15.(98高考試測題)120℃、101.3kpa條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組成的混合氣體。將混合氣體通過分別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個灼熱的反應管。假設氣體通過每個反應管都能充分反應,且不論三個反應管以何種順序排列,問: ⑴尾氣是否有可能是單一氣體? (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該氣體是 ⑵原氣體中是否有幾種(或一種),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氣之中: (填“有”或“沒有”。若有,它們(或它)是 。⑶原氣體中是否有幾種(或一種)肯定存在于尾氣中? (填“有”或“沒有”。若有,它們(或它)是 。參考答案課堂練習1.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充分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來解答,同時利用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n(cr3+)= 2.667/(127*2)*2/3 =0.007(mol) n(cl)=4.52/143.5=0.0315(mol) n(cr3+): n(cl)=2:7 2.bc 3.c 4.d 5.(1)+1 (2)cui 0.5 (3)2 5 2 16.產生氣泡;溶液顯紫紅色。6mn2+ +5xeo3 + 9 h2o = 6mno4- +5 xe↑ +18 h+課后練習1.d 2.b 3.b 4.b 5.b 6.a 7.d 8.d 9.b 10.c11.(1) 48v/a g/l (2) 藍 無 (3) 偏高 (4) 偏高12.(1)升高(2分)(2)cuo、cu2o 或cu2o(2分);10m/92 mol/l(2分)(3)cuo 0.8g cu2o 0.72g(各2分)13.(1)b、c (2)② ;①、③ (3)k o2、 na2 o2點評:此類題的解答關鍵在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如:同素異形體、化學變化、核聚變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等;根據化合價的變化確定被氧化和被還原;能根據學過的na2 o2的性質推出比na更活潑的k有k o2 。15.解答:題時若將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個反應管排列組合,共有6種情況,逐一分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當費時費力。如運用發散思維從還原劑cu粉、c粉可將o2、co2、h2o還原成co、h2;氧化劑cuo可將co、h2氧化成co2、h2o等角度來考慮,就能找到一個新角度,發現新的解法:
反應管盛放物質
可吸收氣體
能反應產生新氣體
灼熱cu粉(還原劑)
o2
無
灼熱c粉(還原劑)
co2、h2o、o2
co、h2
灼熱cuo粉(氧化劑)
co、h2
co2、h2o不難發現cu粉、c粉和cuo粉的三個反應管無論如何排列,o2一定不再存在,尾氣之中有co2、h2o或co、h2存在。答案:⑴不可能 ⑵有,o2 ⑶沒有
氧化還原反應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 的反應中, 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評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 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
[板書]二、
[練習]分析 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講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引導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
[板書]1.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①
②
③
④
⑤
[設問]有關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講解]1.在 的反應中, 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 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 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 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 為離子化合物。
2.在 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的有關概念
[投影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講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
②
③
④
[評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的關系
[學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
[本節總結]
我們對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作業 ]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氧化還原反應 篇8
教學目標 概覽
(一)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初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能用辨證的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得失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教學方法:設疑、比較、討論、講解、練習
教學過程 :
[復習引入] 1.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CaCO3受熱分解放出CO2 B、以MnO2為催化劑,KClO3分解放出O2
C、鐵與稀硫酸反應 D、固體NaCl與濃H2SO4反應放出HCl氣體
2、從得氧失氧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上升到從元素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提問]什么叫化合價?化合價的數值是如何確定的?
[過渡]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的關系,由此可見,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有密切的關系。
[板書]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
指導同學們看課本圖1-8,指導學生認識NaCl的形成過程:
指導學生寫出雙線橋:
失去2×e-, 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2Na + Cl2 = 2NaCl
得到2×e-,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歸納] :氧化劑:Cl2,得到電子的物質;還原劑:Na,失去電子的物質。
化合價升高(降低)的價數=失去(得到)的電子數
同一反應中得到電子總數=失去電子總數
請同學們分析氫氣與氯氣的反應。
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H2 + Cl2 = 2HCl
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結論]對于共價化合物的形成,沒有完全得失電子,只是電子的偏移,也是氧化還原反應。
[設問]綜合上述兩種情況,你能說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實質嗎?
[板書]4、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和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失電子(或電子對偏離)→化合價升高→氧化反應↓
得電子(或電子對偏向)→化合價降低→還原反應
↓ ↓
(本質) (特征)
[板書] 三、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雙線橋法
[討論] 雙線橋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表示化學反應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得失電子的結果。
[討論]書寫雙線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1)首先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用雙箭號表示,箭號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為同一元素。
(3)在線橋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的總數, 且得失電子數目應相等。
[練習] 用“雙線橋法”標出下列反應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分析哪種元素被氧化?哪種元素被還原?哪種物質是氧化劑?哪種物質是還原劑?
(1)MnO2 + 4HCl(濃)= MnCl2 + 2H2O + Cl2 ↑
(2)2Fe + 3Cl2 = 2FeCl3
介紹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總結]
氧化劑→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具有氧化性→變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變成氧化產物
[布置作業 ] 習題一(1) 習題二(1) 習題三(3)
氧化還原反應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 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 的反應中, 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評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 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
[板書]二、
[練習]分析 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講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引導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
[板書]1.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①
②
③
④
⑤
[設問]有關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講解]1.在 的反應中, 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 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 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 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 為離子化合物。
2.在 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的有關概念
[投影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講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
②
③
④
[評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的關系
[學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
[本節總結]
我們對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作業 ]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氧化還原反應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 ,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的教學。
本節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本節教學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教學建議
第一節
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 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濃 、 、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 等;
某些非金屬: 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
3.使學生了解與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
[提問]初中階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追問]還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評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提問]基本反應類型分為幾種?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講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 的反應中, 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評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 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
[板書]二、
[練習]分析 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講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引導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
[板書]1.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①
②
③
④
⑤
[設問]有關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講解]1.在 的反應中, 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 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 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 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 為離子化合物。
2.在 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的有關概念
[投影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講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
②
③
④
[評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的關系
[學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
[本節總結]
我們對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作業 ]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氧化還原反應 篇11
本節考點: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判斷;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推斷氧化產物或還原產物;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二、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比較
1.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例3.根據反應: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I2+2HCl 可知:I-、Fe2+、Cl-、SO2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判斷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能否進行,也應遵循“由強到弱”的規律,即反應式中的物質應符合“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例4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為Cl-Cl2>Br2>I2>S(含常識性知識),還原性:NaCs+
3.根據金屬活動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還 原 性 漸 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 化 性 漸 強
4.①據原電池電極:負極金屬比正極金屬活潑(還原性強);②據電解池中放電順序,先得(或失)電子者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其規律為:陽離子得電子順序(即氧化性強弱順序):參考3中規律。陰離子失電子順序(即還原性強弱順序):S2->I->Br->Cl->OH->NO3- 、SO42-等。
5.同種元素價態越高,氧化性越強(如Fe3+>Fe2+),但例外地,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最高價態只有氧化性;價態越低,還原性越強(如S2->S>SO2),最低價態只有還原性;中間價態兼具氧化性和還原性。
6.反應原理相似的不同反應中,反應條件要求越低,說明氧化劑或還原劑越強。
氧化還原反應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里發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①能揭示反應的實質;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可見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的知識點。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反應物沒有發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恒(即遵守了質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概覽(一)知識目標1、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知識、初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知識。2、用化合價變化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
-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通用5篇)
一、教材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于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
- 《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該部分內容屬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
-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通用12篇)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3.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 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配平(精選2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2)掌握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步驟。2.能力和方法目標通過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的學習,提高知識的綜合遷移能力;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1)通過一般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特...
- 《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精選5篇)
一、教材特點(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通用7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情感目標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情感目標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 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配平(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2)掌握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步驟。2.能力和方法目標通過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的學習,提高知識的綜合遷移能力;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1)通過一般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特...
-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要點
1、有 關 概 念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判斷的依據:化合價是否有變化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氧化劑:得到電子的反應物氧化性:物質得電子的性質還原劑:失去電子的反應物還原性:物質失電子的...
- [教學設計]氧化還原反應專題復習
復習目標:1、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2、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3、通過復習及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 高一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