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是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在已學的課程中,燃料的燃燒,金屬的冶煉等都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認識從反應中反應物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就是從本質上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
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
2.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程和方法: 通過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分組合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培養學生從微觀角度準確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交流、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2. 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并理解化學這門學科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特征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1. h2燃燒的圖象;2. h2還原氧化銅反應圖象
(提問):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活動):2h2+o2==2h2o
cuo+h2h2o+cu
(提問):根據初中所學知識判斷,以上化學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討論、回答):有o2參與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以上兩個反應都有o2參與,所以它們是氧化—還原反應。
(提問):上述反應中元素化合價是否有變化,請標出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
(學生活動):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以h2+cl2=2hcl為例)
(教師講解):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
氧化劑(o2/cl)——價降低——被還原
還原劑(h2)——價升高——被氧化
(多媒體展示):判斷下列反應方程式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zn+hcl=h2+zncl2
2na+cl2=2nacl
2kclo3=2kcl+3o2
mno2+4hcl(濃)==mncl2+cl2+h2o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學生討論、交流):如果從反應物變產物時元素化合價是否發生了變化來分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化合價有變化的反應,①②③④都屬于這一類反應;另一類是元素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反應,如⑤⑥。
(教師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參加反應的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了變化。
(多媒體展示):2na+cl2==2nacl h2+cl2==2hcl
(教師提問):以上兩個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它們的反應過程是否相同?請同學們寫出h、na、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學生活動):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參加反應的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了變化。以上兩個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h、na、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由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鈉原子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氯原子易得到電子,氫原子也易得到電子。
(教師提問):展示課本插圖,請同學們根據圖片內容,理解nacl、hcl形成過程,并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學生活動):
從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出na與cl反應過程是電子的得失過程。na原子最外層有1個電子,cl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當鈉與氯反應時,鈉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帶+1價的陽離子;氯得到1個電子,成為帶-1價的陰離子。最后,再由陰陽離子結合而成,形成nacl。2na+cl2==2nacl中,na→na+,失電子,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cl→cl-,氯原子得到電子,價升高,發生還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