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夏朝的建立;商朝的興衰;武王伐紂和周朝的強盛;“國人暴動”和西周滅亡;分封制、井田制。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思考“商為何能滅夏”、“周為何能滅商”等問題,培養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因素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師幫助學生理解“武王伐封是正義的戰爭?”培養學生用社會發展的觀點去看待歷史事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總結歸納夏商人民的反抗及西周的“國人暴動”,說明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是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動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出現了“家天
下”的局面。夏桀的暴虐無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商王盤庚遷都至殷后,商朝進入政治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商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3.周武王順應民心,討伐商紂,經牧野之戰取得了勝利,武王伐紂是一次正義的戰爭。
4.西周統治者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隸制國家的鞏固。經濟上實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種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它的瓦解標志著奴隸社會的逐步瓦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紂、“國人暴動”、西周滅亡;分封制、井田制。
教學難點:如何認識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樣起到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介紹本節基本線索。
1.從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起,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2.商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者實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為一個經濟發展和疆域空前廣大的奴隸制國家。
3.西周后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國人暴動”是平民反抗奴隸主的一次武裝斗爭。此后西周逐漸衰亡,至公元前770年,為東周所代替。
講授新課:
一、夏朝的建立
1.建立:①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了。②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出現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③夏朝奴隸主貴族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隸制國家機器,對奴隸和平民實行專政。
2.夏桀的暴政及商湯滅夏。
二、商朝的興衰
1.商湯建國。約在公元前16xx年,湯滅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殷。①遷都的原因:湯建國后一百多年間,王位紛爭,政治動亂,災害頻繁,國勢受到影響。為擺脫動亂和自然災害,商王曾五次遷都。
②遷都殷的時間:約公元前13xx年。
③遷都殷的作用。使商朝的政局由動蕩到穩定,國勢中興,進入政治經濟發展的新時期。
3.商朝的統治區域。指導學生閱讀《商朝統治區域及周圍屬國圖》,明確疆域四至,說明商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4.商紂王的暴政。主要通過教材所引《史記》史料,講述“炮烙之刑”殘害人民,引起人民紛紛反抗。
5.殘酷的商朝奴隸制度。重點講述商朝奴隸主用殘酷的刑法,鎮壓人民,如“人祭”和“人殉”等,進一步理解奴隸的悲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