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發達的古代農業
重點: 農業生產的發展
難點: 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一、早期農業生產的出現
1、農業起源: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農業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距今七八千年時,中國原始農業已相當發達。
我們今天的主食是什么?(米面食。從而認識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國之一。)歷史縱橫
從世界范圍看,農業起源中心主要有三個:西亞、中南美洲和東亞。東亞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國。
中國的原始農業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農業比較,具有鮮明的特點。在種植業方面,中國北方以粟為主,南方以水稻為主;西亞以種植小麥、大麥為主。畜.養業方面,中國最早飼養的家畜是狗、豬、雞和水牛,豬一直是主要家畜;而西亞以飼養綿羊和山羊為主,中南美洲則飼養羊駝。
問: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耕作方式的演變:
(1)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
什么是刀耕火種?為什么是這種方式?(生產力水平低下。從而認識:生產力決定生產生產關系原理)
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曬干后放火焚燒,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種。土地耕種一兩年后,地力下降。為了尋找肥沃的土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要求學生對照圖片了解原始農業工具】
(2)石器鋤耕:隨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農業生產力得到提高。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由于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那時候的農具,都比較粗笨簡單。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已經懂得開溝排水,除草培土,用雜草漚制肥料,治蟲滅害。這樣,土地可以連續耕種,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西周時期,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粟、稻、黍、稷、麥、桑、麻等,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多已具備。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從頻繁遷徙開始走向定居。中國農業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礎。
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鐵犁牛耕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西漢趙過推廣的耦犁,要用兩頭牛牽引,三個人駕馭。后來又出現犁壁,使鐵犁可以朝著同一個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河南輝縣出土的戰國鐵犁,沒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壟,構造比較簡單。
陜西米脂出土的東漢牛耕畫像石。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發展到西漢后期即逐漸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圖中兩頭牛牽引一犁在耕地,掌犁人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揚鞭驅牛,還可以通過牽引牛鼻穿環來控制耕牛。
歸納:農具即耕犁的改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是開始使用和逐漸推廣階段(鐵農具和牛耕);兩漢時期是改進和進一步推廣階段(耦犁和犁壁),隋唐時期是完善階段(曲轅犁和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