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教學案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課標要求
本專題涉及到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即中國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和全國人民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不懈努力的奮斗歷程。其基本要求有: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3)列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法制的主要成就,認識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4)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
專題概述
本專題第一、第二目反映的是現代中國政治建設的基本線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設的起點和基本內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設的曲折、轉折及其新的探索與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開辟了道路。五年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繼承和發展《共同綱領》的基礎上,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國家根本政治制度,這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述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一度陷于癱瘓,整個國民經濟處于停滯狀態。而這一時期,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開始持續發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不僅沒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反而使這種差距進一步拉大,從而失去了一次發展機遇。這種慘痛的教訓從反面說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設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在政治建設上創新性探索,這表現在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制定頒行了包括新憲法在內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法制逐步健全,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發展軌道。
專題的第三目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挫敗了外國勢力企圖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陰謀,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是“一國兩制”理論的創設,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理論和實踐。
一、新中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概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誕生,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知道這三項制度是中國的根本制度,初步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