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教學案
(7)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8)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9)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10)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應當由它行使的其他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由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任務結束。1954年憲法明確規定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形式繼續存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志著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政黨政治的一個特色。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運用多媒體展現“我國的民族分布”圖,掌握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在地圖上填出五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問:中國為什么實行區域自治制度?
小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開辟了道路。五年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繼承和發展《共同綱領》的基礎上,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國家根本政治制度,這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
能力測試
(一)選擇題
1、為新中國成立作了理論和路線方針準備的是毛澤東于1949年發表的
a.《論聯合政府》 b.《論人民民主專政》
c.《論持久戰》 d. 《論十大關系》
2、人民解放軍基本消滅了國民黨發動統治賴以維持的主要軍事力量,成立新中國的條件基本成熟,此事件是指
a.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三大戰役的勝利
d.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以下對新中國建立后頒布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表述正確的是
①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
②規定了國家各個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
③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
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以其為新政府的施政方針
a.①②③ b.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