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的力量
(4)外交方面:推行“炮艦政策”,以海軍力量控制海洋,強制推行自由貿易,建立“日不落帝國”,迫使全世界為英國商品打開門戶。
(5)文教方面:大力興辦教育,傳播科學技術。
3.結果: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1)工業革命使英國的資本迅速增長,19世紀中期,英國的生產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2)倫敦成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
(3)1851年,英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向全世界展示了其財富和工業技術成果。
三、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1.工業革命創造了世界市場形成的條件
(1)工業革命引發的技術革新,密切了國際交流,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物質條件。
(2)工業革命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使人際關系、國際交往日趨密切,人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促進了國際間的人口和資本的流動,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聯結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
(3)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和擴展,為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亞、非、拉的多數國家淪為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國際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該體系的確立成為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保障。
2.形成過程
(1)19世紀中期,日本的“開國”和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以及中國的“門戶開放”,標志著世界市場的形成。
(2)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使世界經濟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強,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逐漸成熟。
問題研討
1.手工工場和機器生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1)相同點:都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性質的生產形式,都屬于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范疇。
(2)不同點:手工工場生產仍以手工技術和手工勞動進行,機器生產是使用機械化勞動;規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場的規模要小于機器生產;手工工場是大機器生產的過渡形式。
2.什么是工業革命?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1)工業革命指的是資本主義由手工工場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飛躍,它是生產領域的一場大變革。
(2)主要特點:機器化大工廠生產。
3.英國政府在英國打造“世界工廠”的過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技術革新只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政府的政策可以讓技術革新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示。
(1)在工業革命以前,英國奉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通過關稅、政策傾斜等手段保護本國工商業的發展,促進對外貿易。
(2)工業革命開始后,英國技術領先,工業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居于絕對優勢,“貿易保護”已失去原有的意義,并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英國政府及時調整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更有力地促進了英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3)英國進行了一系列經濟立法和政治制度建設,積極對外侵略擴張,也為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4.為什么說英國工業革命既是技術革命也是社會革命?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同時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大變革,使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5.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何突出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