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教學設計
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戰略決戰的勝利
難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與解放戰爭進程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1)抗戰時期推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是否需要調整?(2)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對以后的作戰有什么影響?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掌握1947年土地改革的政策和總路線,并利用相關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土改的作用和成效。在此基礎上,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已經日趨完善和成熟,認識土改是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可靠保證。教師還可以緊扣“耕者有其田”的內容,引導學生回憶太平天國綱領和三民主義思想中的類似內容,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解放軍的戰略反攻
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時間概念。引導學生回憶解放戰爭第一年的內容,哪些是有利于人民解放戰爭的。利用記錄片《戰略反攻前的國共實力對比》,由學生歸納戰局的變化,并分析變化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內容,分清“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地理范圍,了解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運用教材《南線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示意圖》,討論戰略主攻方向的選擇。在了解各解放區戰略反攻的成效基礎上,認識戰略反攻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是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轉折點。
三、戰略決戰的勝利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戰役示意圖》,并由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料歸納戰役前后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講清戰略決戰時機的成熟,戰略決戰的結果和意義,分析討論三大戰役勝利的原因。
小結
結合板書做小結。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依靠人民的政策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戰略反攻和戰略的決策和勝利,說明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
板書設計
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總路線
2.土地改革運動的意義
二、解放軍的戰略反攻
1.三軍挺進中原
2.戰略反攻勝利的意義
三、戰略決戰的勝利
1.戰略決戰時機的選擇
2.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簡況
戰役名稱 作戰部隊和指揮 作戰時間 戰果 意義
3.勝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