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解放戰爭(通用3篇)
第17課解放戰爭 篇1
△課標要求: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戰前:國民黨準備發動 內戰 →← 中共盡力爭取 和平
1、重慶談判
①由來: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和談” → 重慶談判 ← 毛澤東接受邀請
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準備工作 尚未完成
迫于國內外要求 和平 的壓力
實質:假 和談 ,真 內戰
△毛澤東接受邀請的目的:爭取 和平
②結果:簽署會談紀要即《 雙十協定 》:和平建國, 堅決避免 內戰 , 召開 政協 會議, 保證人民權利
2、政協會議(1946年初):通過了有利于 人民 的政協協議
二、經過:
1、內戰爆發(1946、6):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 中原 解放區
2、粉碎全面進攻:8個多月殲敵 70 多萬
3、粉碎重點進攻: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 陜北 和 山東 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戰略反攻(1947年6月開始): 劉鄧 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5、戰略決戰——三大戰役: 遼沈 戰役、 平津 戰役、 淮海 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 150 多萬人,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 主力 ,在中外戰爭史上都是 空前 的
6、北平談判:蔣介石1949年元旦“求和”,中共提出和談條件,經過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和談破裂
7、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 解放軍占領 南京 , 標志國民政府覆滅
8、向全國進軍
9、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①結束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 屈辱 和 分裂 的歷史
②改變世界政治格局, 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社會主義 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
③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 它是 毛澤東思想 的勝利
△學思之窗: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有什么關系?
土地改革使解放區后方更加 鞏固 ,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不能參軍參戰的積極支援 前線 。因此,土地改革是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 原因 。陳毅元帥曾經說過:“ 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隨堂練習——《全品》第17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17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十七)
第17課解放戰爭 篇2
△課標要求: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戰前:國民黨準備發動→←中共盡力爭取
1、重慶談判
①由來: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和談”→重慶談判←毛澤東接受邀請
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準備工作
迫于國內外要求的壓力
實質:假,真
△毛澤東接受邀請的目的:爭取
②結果:簽署會談紀要即:和平建國,堅決避免,召開會議,保證人民權利
2、政協會議(1946年初):通過了有利于的政協協議
二、經過:
1、內戰爆發(1946、6):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
2、粉碎全面進攻:8個多月殲敵多萬
3、粉碎重點進攻: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和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戰略反攻(1947年6月開始):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5、戰略決戰——三大戰役:戰役、戰役、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多萬人,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在中外戰爭史上都是的
6、北平談判:蔣介石1949年元旦“求和”,中共提出和談條件,經過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和談破裂
7、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標志國民政府覆滅
8、向全國進軍
9、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①結束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和的歷史
②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
③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它是的勝利
△學思之窗: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有什么關系?
土地改革使解放區后方更加,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不能參軍參戰的積極支援。因此,土地改革是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陳毅元帥曾經說過:“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隨堂練習——《全品》第17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17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十七)
第17課解放戰爭 篇3
第17課 解放戰爭【課標要求】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概述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進行革命斗爭的主要史實,如重慶談判、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重點進攻、戰略反攻、三大戰役、北平和談、渡江戰役等,理解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提高分析、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補充,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了解內戰爆發的背景,掌握觀察閱讀、獲取信息的學習方法。圖表展示人民解放戰爭的階段和概況,學生活動探究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方向的選擇,提高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斗爭史實的了解,認識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重慶談判、三大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重慶和談和三大戰役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經過斗爭,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這一勝利對中國和世界均產生了深遠影響。難點: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理解新民主主義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面臨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意愿出發,赴重慶與國民黨和談,表明了爭取和平的誠意。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中國命運,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這一問題理論性較強,學生不容易理解。三、教學內容安排(1學時)第一目“內戰的爆發”教學要點:①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②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③政治協商會議;④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第二目“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教學要點:①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②三大戰役。第三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教學要點:①北平和談;②渡江戰役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③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1.導入出示圖片xx年“胡連會”(會見國民黨主席連戰)xx年國民黨主席連戰實現其破冰之旅時提到:“當年走得不容易,現在回來不容易”。為何他說當初走得不容易?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相聯系,從而導入解放戰爭。2.內戰的爆發運用課本材料,并適當補充材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抗戰勝利后中國國內形勢的變化①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補充抗戰勝利后中國社會階級矛盾的變化的情況,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②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提供材料,引導學生從國共兩個方面分析談判的原因。材料一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急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計,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念之至。——蔣中正八月十四日材料二:想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可做。——陶希圣材料三:本人此次來渝,系應國民政府蔣介石先生之邀請,商計團結建國大計……目前最迫切者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統治。 ——摘自毛澤東抵渝在飛機場的書面談話問題:1、分析材料一說明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去重慶的理由是什么?從材料二分析,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談判的真實原因是什么?問題2、分析材料三,共產黨赴重慶談判的目的是什么?③政協會議引導學生閱讀本課引言,進一步認清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反動面目④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借助內戰爆發形勢圖,以及戰爭初期敵我力量對比圖,引導學生了解當時形勢,分析解放軍的作戰方針。3.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①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結合教材79頁“資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確我軍第二年作戰任務出示敵人重點進攻的示意圖,引導學生探究解放軍戰略反攻方向②三大戰役結合三大戰役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戰役概況;指導學生制表,總結歸納三大戰役戰役部隊指揮員時間重要地點解放地區殲敵數量敵人首領遼沈淮海平津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戰役迅速勝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引導學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對今天北京發展的意義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①北平和談首先出示資料,使學生理解毛澤東所發出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的勝利,已經不能用單純的軍事斗爭的方法加以阻,他們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視政治斗爭的方法。……現在擺在中國人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面前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國侵略者和中國反動派的意志,使國民黨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后在一個早上猛撲過來,將革命扼死,使全國回到黑暗世界。” • ——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1948.12.30)對比北平和談和重慶談判背景的不同,說出北平談判的過程和結果,認識渡江戰役的必要性②渡江戰役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播放影視資料《渡江戰役》,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了解戰役的經過和結果,認識渡江戰役的重要意義③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引導學生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采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從國內、國際和思想三個方面來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5.小結: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苦斗爭,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走上了和平、民主、統一、獨立發展的道路。五、教學資源建議書籍: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四卷,人民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解放軍出版社1983年版《中國共產黨的戰略策略》(1921—1949),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版網絡: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天地、中國歷史博物館網、白鹿書院影視:《渡江戰役》 六、學習評價建議1.在重慶談判過程中,國民黨始終不承認( )
①召開政協商會議 ②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 ③解放區的民主權利 ④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以下歷史事件( )①淮海戰役 ②遼沈戰役 ③渡江戰役 ④平津戰役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3.下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 中國人民徹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b 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c 揭開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序幕d 永遠結束了中華民族被奴役、被侵略的歷史
4. 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有什么意義?5.【延伸拓展】結合七屆二中全會內容,討論“兩個務必”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