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國內形勢和內戰初期戰局的演變
掌 握 美蔣勾結、重慶談判、內戰爆發、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識別插圖處理信息 從課文和插圖中搜集有關資料,認識美蔣勾結的實質、中共的正確對策,理解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兩手準備)
梳理教材分析時局 通過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劉鄧果斷插向大別山等史實,認識中共分析時局的準確性和作戰方針方法的正確性
討論探索 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原因、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黨情感 中共中央為了爭取國家的光明前途,靈活機動地應對和處理復雜局勢,顯示了作為中國革命事業領導核心的風采,她是值得信賴的
思想意識 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歷盡艱辛、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必須發揚光大,青年學生必須具備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堅強意志
教學重點 重慶談判、挺進大別山
教學難點 挺進大別山的正確性——戰局發生變化、由守轉攻時機成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 中共七大的召開,在歷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2. 中共七大認為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哪兩種前途?(提示學生根據82頁文獻資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狀態,光明的前途——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國家)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蔣介石依靠美國的支持,想要維持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獨裁統治。美國則希望通過支持蔣介石的統治來維護它在中國的利益。他們勾結起來,陰謀發動內戰。中共中央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局面,為了爭取光明前途進行了一系列斗爭,在歷史上留下了值得細細品味的片段。(布置學生閱讀88——92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重慶談判
1 學生觀察88頁插圖《美國軍用飛機空運國民黨軍隊到內戰前線》,思考回答:
a.這幅圖反映的歷史事實是什么?(抗戰勝利后,在蔣介石的要求下,美國幫助蔣介石運兵,準備進攻解放區。)
b.美國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2 但是,蔣介石一邊運兵,一邊又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這是為了什么?(進一步贏得內戰的準備時間,也為了制造輿論來欺騙人民。)
3 毛澤東去重慶談判,能改變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既定方針嗎?(不能。因為蔣介石的既定方針是要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這種反動統治。)
4 根據91頁“活動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內戰的爆發,作為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的毛澤東該不該親自到重慶去談判?(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只要能夠自圓其說,不管說該或不該,都應給予鼓勵。因為說不該的同學,至少還保持著對蔣介石的警惕,對毛澤東安全的顧慮。這種樸素的情感應該得到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