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第三節 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中國土地法大綱》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2.解放軍突進中原和解放軍的戰略反攻。
3.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分析,并與近代農民運動、資產階級解決土地問題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同類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戰略反攻階段主攻方向的選擇及三大戰役的勝利進程的分析思考,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探究歷史事件變化發展因果關系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回顧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史,各種救國方案的實施結果,總結戰略決戰取得勝利的原因,提高綜合歸納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講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學生深刻理解其重大意義,認識這是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依靠人民為人民謀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用力證明。
2.通過對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勝利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這是整個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轉折點。
3.通過對三大戰役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這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認識這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此基礎上,加深對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2.三大戰役的勝利及意義。
(二)難點
1.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調整。
2.戰略主攻方向的選擇。
(三)解決辦法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可聯系以前學過的這方面的史實,如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通過比較,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進行土地改革的目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階級土地改革運動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團結大多數民眾,保證革命任務的順利完成。第二,土地改革的具體路線。通過比較幾次土改,更好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認識中國共產黨正走向成熟。第三,土地改革的重大意義。重點依據《中國土地法大綱》內容及實施的情況,消滅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為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一個可靠保證。
2.三大戰役的勝利及意義,教師可選擇部分影像資料,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要引導學生注意:一是戰略決戰時機的成熟。可列出一張國共雙方力量對比簡表,說明戰爭進入1948年國共雙方力量對比已大為改觀,從人數、裝備、作戰經驗與土氣等方面加以比較,明確戰略決戰時機的成熟。二是三大戰役勝利的原因。從中共中央、善于捕捉戰機,制定適時的作戰方針,說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是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的結果,是各解放區及國統區人民從人力、物力、財力及政治上積極支援的結果,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