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3.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調整,教師可將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內容列表歸納,提供學生思考,不同時期的政策變化,以及土地政策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教師需要講明二點:一是時代特征或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政策調整的主要因素。二是中國共產黨的民主綱領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農民迫切得到土地的愿望,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保證革命的勝利進行。
4.戰略主攻方向的選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選擇的傾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內容,使學生明確第二年的基本任務,了解內線與外線的地理范圍。結合解放戰爭第一年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國共軍隊力量對比的變化,說明人民解放軍具備了向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的條件。選擇中原地區為戰略主攻方向,不僅可減輕陜北和山東戰場的壓力,減輕解放區的財力、物力消耗,而且可以打破國民黨軍隊的中原防御體系,威脅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漢。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是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轉折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準備
可設計活動地圖,說明戰略反攻與戰略決戰的演示過程。
五、學生活動設計
1.在講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比較以前幾次土地改革的大致情況,加深對此次土改的認識。
2.“解放軍的戰略反攻”學習,設計作戰方向與目標,配合戰爭形勢示意圖,掌握三軍形成品字陣勢及各解放區軍民反攻的情況。
3.“戰略決戰的勝利”學習;設計《敵我力量變化情況》簡表,分析戰略決戰時機成熟。列出《三大戰役簡況》表格,由學生閱讀教材后填出相應內容。
4.用歸納法與談話法,師生共同分析三大戰役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準確識記以下史實:《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總路線;解放軍突進中原;解放區軍民轉人戰略反攻;三大戰役。培養學生以下能力:知識的綜合歸納及比較能力;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放軍戰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和三大戰役勝利的原因;基本的識圖、讀圖能力。
(二)整體感知
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1947年開始,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土改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的基礎上,解放戰爭第二年,解放軍發起戰略反攻,三路大軍展開成品字陣勢,馳騁中原,打破了國民黨的中原防御體系。其他解放區的反攻順利進行。戰略反攻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是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轉折點。敵我力量對比起了巨大變化,戰略決戰時機成熟。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決戰。三大戰役基本上殲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全國的勝利指日可待。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設計兩個問題:(l)抗戰時期推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是否需要調整?(2)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對以后的作戰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