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岳麓版學案)
例4.(廣東,31, 8分) 1969年7月2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闡述了他的亞洲政策:美國將恪守對亞洲盟國的條約義務,同時希望有亞洲國家自己來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責任,除非存在某個核大國的威脅。這一政策后來被稱為“尼克松主義”,起要點是美國準備從亞太地區收縮力量。
請回答:
(1)“尼克松主義”出臺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5分)
(2)為推行尼克松主義,美國采取在哪些措施?(3分)
答案:
(1)美國實力削弱;蘇聯實力增強;西歐、日本經濟實力增強,與美國三足鼎立。(3分)它的目的是繼續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2分)
(2)從越南戰爭中脫身;謀求與中國改善關系;推行對蘇“緩和”外交(轉攻為守)。(3分)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二戰后,美蘇首先在哪一問題上產生了突出矛盾
a.處理戰敗國和解決戰爭遺留問題b.戰后世界的領導權
c.在聯合國中的地位 d.蘇聯與土耳其關系及對希臘國內民主運動的態度
2.“阻止共產黨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二戰后美國在西歐實行的重要政策,最能體現此觀點的是
a.進行反共反蘇的輿論宣傳b.實施馬歇爾計劃 c.建立北約組織d.實行軍事援助
3.二戰后初期,美國稱霸野心一時得以實現的有①確立美元在世界資本貨幣體系中的統治地位②操縱聯合國③對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加以扶植和控制④控制廣大“中間地帶”,即亞非拉國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4.冷戰結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區沖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大國在地區爭端中的“中立政策” b.兩極格局的相對均衡狀態被打破
c.社會制度的矛盾相對緩和 d.“人權”問題日益嚴重
5.20世紀中后期,史學上有“冷戰”時期之稱,這一概念反映了:
a.南南合作的興起 b.多極化發展趨勢 c.美蘇爭霸的特點 d.民族解放的潮流
6.下列關于“兩極格局”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其雛形在二戰結束初期開始出現 b.兩大集團的斗爭方式主要是“冷戰”
c.客觀上維持了世界的相對穩定 d.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其結束的標志
7.“冷戰”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國試圖稱霸世界②蘇聯實力增強及社會主義力量的擴展③北約和華約的建立④杜魯門主義出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8.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表現不包括
a.向西歐提供經濟援助 b.支持聯邦德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