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
16.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
妻妾
稱謂
妻
a.三哥(20歲) b.四哥(14歲)
妾一
c.大哥(25歲)
妾二
d.二哥(22歲)
17.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夠成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下圖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關系,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
c.通過分封制,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序列
d.整套制度維系奴隸主正常統治,保證了社會性質的平穩轉型
1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記·王制篇》
材料二 天王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與天子曰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歷史》
材料四 對于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有納入宗法體系。……“親親”、“尊尊”在這里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有是周禮的根本原則。
請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依據這兩段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先貶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各有何積極作用?
(4)周天子常稱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伯舅、叔舅,結合材料解釋原因。
參考答案
1.a 禹年老時沿用禪讓制,但在他死后,其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政權權力傳承變為王位世襲制,故b項應排除;西周建立后開始推行分封制,宗法制又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所以c、d兩項均應排除。故選a。
2. a 從材料中的“天下為家”來看,社會已發展到“家天下”的奴隸制;再結合“大道既隱”判斷,“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會的制度。
3.b 商朝中央設相、卿士等,掌管政務。
4.c“齊魯之邦”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因為齊國和魯國是這一時期山東地區主要的封國,因此后人把山東地區統稱為“齊魯之邦”。
5.c 材料中的意思體現了諸侯必須要向天子述職,這是在分封制下諸侯應盡的義務之一,體現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