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學習指導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繼羅振玉之后,許多著名的學者,如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釋和研究,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并稱為“甲骨四堂”,被譽為甲骨學研究的一代宗師。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如今甲骨學已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世界性學科,從事研究的中外學者有500多人,發表的專著、論文達3000多種。
◆周公輔佐成王圖
圖中年幼坐著的人即成王,其左側為周公,余為其他大臣。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據說,周公輔佐成王非常盡心,常常是“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周公輔助成王執政了七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
★重點閱讀
◆西周的分封
分封制在中國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這個“封建”與我們用于社會發展史稱“中世紀”為“封建”不是一個含義,而是“封諸侯,建藩衛”的簡稱。為了將這兩個“封建”相區別,今天史學界多稱“封諸侯,建藩衛制度”為“分土封侯制”或簡稱“分封制”。
西周所封諸侯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王室的姬氏同姓親屬,如伯禽封于魯、康叔封于衛等。另一類功臣,如姜太公(呂尚)封于齊。再一類是邊遠地區較強大的異姓氏族或部落首領,實行羈縻政策。因分封制與宗法制相結合,所有受封者都是宗法貴族,所以我們稱此制為“宗法貴族分封制”。這種制度是西周的主要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主要的國家制度。
——《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周公東征勝利以后,推行大規模的分封制,既是鞏固和擴大周朝統治的手段,又是貴族內部對財產和權力進行再分配的一種方式。《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說:“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荀子·儒效》又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周公這種分封制,雖然以姬姓貴族為主體,但是為了穩定統治的大局,又不能不照顧到異姓貴族,還得分封一些異姓諸侯。
——楊寬《西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