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任的美國
胡佛反危機政策失敗的根本原因:他錯誤地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完美無缺的制度,自身可以進行調節,因而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
胡佛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惡果:加劇了經濟危機的危害,使美國經濟跌入“谷底”。
據1932年9月《幸!冯s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8%的人無法維持生計,流浪人口達200萬。這一時期出生的兒童身材矮小,后來被稱作“蕭條的一代”。全美有33萬兒童失學。由于長期的營養不良,當美國參加二戰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時,因體質不合格遭淘汰的達40%!當時的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來源:ks5uk]
三.病入膏肓的經濟(美國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全面危機)
1.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工業和農業危機、對外貿易危機。
2.政治危機——階級矛盾尖銳(失業破產→→罷工示威暴動→→局勢動蕩崩潰邊緣)。
1929—1933經濟大危機的教訓:① 繁榮與危機總是并存,應防患于未然。②政府要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地調整內部機制和政策。③ 面對大危機,各國政府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如近年來的非典、反恐、金融危機、地震等)。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另一種思路)
(1)局部:資本主義國家社會與政治危機加深。危機期間,世界貿易額縮減近2/3,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縮減了36%,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損失達2500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還要嚴重。
(2)整體: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導致國際格局發生巨變,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學案部分
第18課 “自由放任”的美國
基礎導學
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原因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社會的貧富懸殊。
(3)其他原因:20世紀20年代美國狂熱的股票投機行為、過度信貸消費造成了經濟的虛假繁榮和資本主義國家奉行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加劇了各種矛盾。
2.爆發
1929年10月,以紐約股票市場的大崩潰為先導的經濟危機在美國首先爆發,隨即形成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3.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強。
4.影響
(1)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
(2)激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矛盾,使資本主義制度面臨空前挑戰。
①激化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治危機。
②資本主義各國加緊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和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
二、美國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及成效(杯水車薪)
1.指導思想
堅信資本主義制度的自行調節功能,繼續奉行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府干預經濟。
2.具體措施
(1)要求工商界和勞工組織自愿聯合起來,共同維持生產和投資,穩定工資和物價;削減個人和公司所得稅,以鼓勵企業投資。
(2)1930年,大幅度提高關稅。結果導致其他國家紛紛高筑關稅壁壘,加劇了世界性經濟危機。
(3)1932年,為贏得連任,胡佛被迫采取整頓金融、緊急救濟和擴大公共工程項目等措施,但依然實行通貨緊縮政策,反對聯邦政府進行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