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生: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
師:對,統一固然是件好事,但這也意味著東德——這個東歐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消亡。
師:好了,請大家考慮一下東歐巨變的實質到底是什么?
生:思考
師:執政的共產黨、工人黨丟失政權,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師:東歐的劇變發生的確實相當快。粗略地計算,波、匈風云翻卷了七個月,民主德國的政局變化大約經歷了70天,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的變化僅經歷了7個星期,而羅馬尼亞的“傾覆”只發生在7天之內。為什么一眨眼之間,東歐各國執政的共產黨、工人黨就丟失了政權,東歐發生劇變呢?請大家相互間討論一下。
生:回答。
師;嗯,大家回答的都很有道理,讓我們來小結一下。
內部原因:黨和政府脫離群眾,經濟困難導致政治危機
外部原因: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2.西方和平演變政策。
2蘇聯解體
師:東歐在極短時間內發生了劇變,蘇聯最終也沒能逃脫解體的厄運。請大家看第4自然段和歷史縱橫。完成這樣兩個任務:找出蘇聯解體的時間,說說八一九事件在蘇聯解題過程中的作用。
生:時間是1991年。
師:嗯,也就是說蘇聯自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體,前后一共存在了69年時間。那么我們現在來看看八一九事件。面對蘇聯即將解體的危險,蘇共中央一些保守派于1991年8月19日發動舉世矚目的“八•一九事件”, 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捍衛蘇聯的完整, 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并限制其在蘇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建立起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蘇聯正式解體。可以說“八•••一九事件”非但沒有能阻止蘇聯的解體,反而加快了蘇聯解體的進程。
師: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血腥的政變,克林姆林宮上高懸了69年的蘇聯國旗就這樣在1991年12月26日悄然降下,蘇聯就這樣消亡了。痛定思痛,我們來反思一下蘇聯解體的原因。
生:戈爾巴喬夫改革。
師:對,還有其他原因嗎,西方國家在蘇聯解體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西方的和平演變。
師:對。……
師:以上我們一起總結出兩個原因,是根本原因嗎?想想,要是蘇聯本身內部不積聚大量問題他能解體嗎?
生:回答,斯大林模式下……
師: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正是由于斯大林模式下積聚的大量問題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這是根本原因。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解體的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變是外部原因。
二、多極化趨勢下的國際關系:和平與動蕩并存
師:隨著東歐的劇變,蘇聯的解體,兩極格局已不復存在,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關系體現出怎樣的特點?
生:和平與動蕩并存。
師:導致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書上講的很少,大家能不能開動腦筋自己想想。
兩極格局解體后;各國基本都以發展經濟作為發展目標;和平和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兩大主題;多極化趨勢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和平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