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教案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課程標準】
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在的經驗教訓。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及其在實踐中的經濟教訓。
【基礎梳理】
思考:閱讀下面一首詩,分析十月革命后,蘇俄面臨著怎樣的處境?
同志們,炮火包圍著我們,兇狠的野獸齊向我們猛撲。祖國的土地上盤踞著暴徒。我們的命運注定只有兩種:不戰勝,就在戰斗中光榮犧牲。——革命詩人杰米揚•別德內依 (回答:詩中的野獸和暴徒分別指什么? )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
1、原因:
(1)直接:面臨嚴重的_____、________:俄國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國境內的______,勢力控制了全國四分之三的國土和五分之三的人口,蘇維埃政權陷入重重包圍。
(2)根本:直接向________過渡。
2、主要內容:
(1)農業政策:實行__________,農民除保留_____、______和______外,其余糧食以極低的價格________;
(2)工業政策:普遍實行工業______,將________收歸國有,對_______實行_____;
(3)貿易政策:取消_______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_____________;
(4)分配制度:強制______,實行“______________”的原則。
3、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特點:排斥商品貨幣_________關系,采用______與__________的辦法。
4、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評價:
(1)積極:①該政策是在戰爭逼迫的特殊條件下采取的軍事性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國的_____、______、_____,保證了軍事斗爭的勝利;②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
(2)消極:
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許多措施超出了_______限度,嚴重損害了____利益,引發_______和階級矛盾尖銳,蘇維埃面臨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②它不適合和平時期的經濟建設,不是直接過渡到_________經濟形式的正確途徑。
【合作探究】
材料一:……我們當時不這樣做就不能在一個經濟遭到破壞的小農國家里戰勝地主和資本家。我們取得了勝利……應當說我們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請思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功勞是什么? )
材料二:1919年,俄國一普特糧食的價格為:國家征購價:6盧布;國家零售價:30盧布;黑市價格:200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