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學案
【答案】 (1)三項因素:市場、資金、勞動力
市場:殖民擴張擴大了海外市場,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
資金: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提供了來源
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行會建立,提供了勞動力資源
(2)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和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
(3)蒸汽機采用了新的能源,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推動了燃料工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材料工業的革命;
隨著汽船和蒸汽機車的發明,出現了交通運輸的革命,聯絡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
蒸汽機的使用,使工廠規模擴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蒸汽機導致煤的大量開采和使用,蘊含了能源問題,舉了環境污染實際上已向人類昭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考點強化訓練】
1.【解析】珍妮紡紗機出現引發了紡織生產領域一系列的發明創造,后來在冶金、采煤等其它生產領域也紛紛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工業生產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
【答案】 b
2.【解析】18世紀中后期在英國出現的較為深遠的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它實現了從工場手工業到機械化的工廠大工業的飛躍,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故c項為正確答案。
【答案】 c
3.【解析】組合式選擇題最好的解題方法就是排除法。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但不能說世界形成一體,故應排除③。
【答案】 b
4.【解析】注意題干時間是19世紀前期,這時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已開始工業革命,故排除a和d;而結合圖表和所學知識,俄國和美國正是因為存在農奴制和黑人奴隸,故城市人口百分比遠遠落后于英法。
【答案】 c
5.【解析】工業革命的完成為其提供的雄厚的工業基礎;殖民帝國的確立為其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交通運輸工具的先進為其海外貿易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世界工廠”的優勢為其向外輸出商品提供了保障。
【答案】 d
6.【解析】殖民活動在歷史上的作用是密切各地聯系,促進世界市場形成。它給殖民地帶來災難,但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d容易排除。
【答案】 c
7.【解析】19世紀的歐洲,促使家庭職能即社會關系發生變化的因素應是工業革命. ④屬于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變化。②容易理解。③要注意19世紀,工業革命開展,工廠代替成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答案】 a
8.【解析】本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理解。火車的出現沖擊了原有封建的等級制度,使封建貴族特權出現動搖,社會關系出現了變化。故符合題意的是b。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9.【解析】解答本題主要是閱讀材料,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信息進行歸納概括。第(1)問根據材料“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不難得出答案;第(2)問根據材料也不難得出答案;第(3)問由材料“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可以判斷出“文明”是指資本主義;第(4)問首先由材料概括出原因,然后由此可以得出其核心是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答案】(1)用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手工作坊。(2)產生了近代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出現了兩者的對立。(3)資本主義。(4)生產工具的改進、交通的便利、商品價格的低廉。核心是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