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岳麓版學案)
3.中國現代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歷程
階段 特征 成果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曲折發展時期 全國人大連續十年沒有召開;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原因和教訓: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法律意識不強。
(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的艱巨性)
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發展完善時期 ①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提出;平反冤假錯案;全面立法:刑法;修訂憲法;民法通則等形成體系,實現的有法可依局面 ③依法治國方略提出
②制度建設: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基層民主——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堅持和加強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十六字方針;民族工作:82年憲法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和發展;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走進高考】
例1.(2006 廣東深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17分)
材料一 中國戶口不下四萬萬,果能設立議院,聯絡眾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萬萬之眾如一人,……故議院者,大用之則大效,小用之則小效者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
(1)材料一體現了中國近代哪一政治派別的什么主張?有什么影響?(4分)
材料二 19xx年國會主要黨派構成統計表:
政黨 發起人 所占席數
國民黨 宋教仁 392
共和黨 黎元洪 176
統一黨 程德全 24
民主黨 湯化龍 24
(2)據上表指出,民國初年中國政治出現什么新局面?分析這一局面出現的原因。(3分)
(3)結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政治的發展趨勢,并分析當時民主政治沒有實現的主要原因。(3分)
職務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政務院
黨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員 總理 副總理 政務委員
共產黨 1 3 29 1 2 6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 0 3 27 0 2 9
材料三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政務院領導人構成表(單位:人)
(4)上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民主制度建設中的什么創舉?據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構成特點,并指出新中國政權的實質。(4分)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感悟。(3分)
解析 材料題要善于提煉材料的有效信息,如從材料一中可以得到“設立議院”\鄭觀應等信息,很明顯可以提煉出作者的主張和派別。回答第(5)問時,要抓住各材料體現的共同內容,從其實踐效果,追求過程等角度考慮“感悟”。
答案 (1)早期維新派;議會政治。(2分) 促進維新變法運動發展;當時沒有實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