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中國的狂潮教學設計
(閱讀課文,僅提供自學提綱)
一、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原因
1.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向帝國主義過渡
2.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極影響
二、對華資本輸出
1.爭做債主
數量大,歸還期長,回扣重 ,附有苛刻的政治條件
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和政治
2.搶奪路權
路程長,爭奪激烈,獲取 運兵、開礦等特權
列強控制交通大動脈,掠奪中國財富,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3.開采礦山
資金充足,規模大,技術新,成本低
掠奪礦藏,使中國重工業無法發展
4.開辦工廠
擁有種種特權;居于壟斷地位
占有市場,壓制民族工業的發展
二、租借地和勢力范圍
1.列強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
德國 膠州灣 山東
俄國 旅順、大連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新界、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中國臺灣和澎湖 福建
2.租借地和勢力范圍的實質和影響
實質:是中國向殖民地過渡的形式
影響:標志著列強瓜分中國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