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③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上海的發昌機器廠 、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 。
促進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民族資產階級誕生、無產階級壯大
初步發展
19世紀末 ①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①設立的廠礦企業數量增多、投資數額增大;
②興辦的近代企業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③以輕工業為主,其中棉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民國
時期
短暫春天
民國初年 ①辛亥革命的推動;
②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③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④“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①新建和擴建廠礦企業增多;
②投資總額增加;
③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快。 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較快發展
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
①國家基本實現統一;②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遭受沉重打擊
抗日戰爭期間 ①在淪陷區日軍的摧毀和吞并;
②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資本壟斷經濟命脈,壓制民族工業牟取暴利。
萎縮
解放戰爭期間 ①美國經濟侵略的加劇;
②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工業;
③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膨脹;
④內戰的爆發。
【重難點突破】
1. 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因素,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其產生發展瓦解了自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
2、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為無產階級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3、促進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沖擊了封建的正統思想,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因此,促進了中國近代思想的民主化。
4、使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和階級力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二十世紀歷史發展的方向,民族資產階級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政治力量。她們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
2.結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具有哪些特點,并分析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材料一 民國初年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表[單位:千元]
材料二:以下是關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統計資料(1872~19xx年)
年代 商辦 官辦或官商合辦 外商企業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