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通用2篇)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篇1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知識梳理】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洋務派近代工業的創辦及其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一. 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 。
2.表現: 。
3.影響:一方面中國淪為了資本主義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另一方面客觀上促進了 ,也同時瓦解
二. 洋務運動
1.背景: 。
2.重要目的: 。
3.時期: 。
(19世紀60-90年代)
4.口號: 。
5.代表人物:中央: 。
地方: 。
6.活動:①前期興辦 以“ ”為旗號
②后期興辦 以“ ”為旗號
③籌劃
④創辦新式學堂
7.失敗標志:
8.積極作用:引進了 培養了
在客觀上刺激了
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 ,對本國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因:
2.時間:
3.分布地區:
4.代表企業:
【重難點突破】“案例研究”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有效途徑,一個典型的“案例”能夠折射出一段完整的歷史畫面。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應的問題。
材料一:1896年,榮氏兄弟決定籌辦面粉廠。在辦廠審批時因為沒有送禮,遭到當地士紳的反對,幸好兩江總督劉坤一是倡導辦實業的官員,一連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實業。最終才導致保興面粉廠、振興紗廠等企業的創辦。
材料二:19xx年“一戰”爆發。西方列強忙于戰爭,中國市場進口棉紗減少,還紛紛向中國大量訂購面粉,榮氏企業便大力擴充規模……榮氏企業在每個袋裝面粉中塞入一個銅板,以博取顧客的中彩心理,引發了大家競相購買……機制面粉價廉物美,并毫無毒素,很快便在面粉業立足、發展起來。
材料三:抗戰時期,榮氏工廠慘遭浩劫。抗戰后,榮氏企業試圖東山再起。但繼之而來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國產品的涌入,以及通貨膨脹,榮氏企業終難恢復戰前的輝煌。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指出榮氏企業在創辦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榮氏企業得以發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為什么有人認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xx年某報的記者,請為榮氏企業的面粉寫一句廣告詞(不超過20字)
第10課 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曲折發展
【考點梳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國初期和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民族工業;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階段特征 時間 原因 表現 影響
晚清
產生
19世紀六、七 十年代 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③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上海的發昌機器廠 、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 。
促進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民族資產階級誕生、無產階級壯大
初步發展
19世紀末 ①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①設立的廠礦企業數量增多、投資數額增大;
②興辦的近代企業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③以輕工業為主,其中棉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民國
時期
短暫春天
民國初年 ①辛亥革命的推動;
②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③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④“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①新建和擴建廠礦企業增多;
②投資總額增加;
③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快。 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較快發展
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
①國家基本實現統一;②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遭受沉重打擊
抗日戰爭期間 ①在淪陷區日軍的摧毀和吞并;
②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資本壟斷經濟命脈,壓制民族工業牟取暴利。
萎縮
解放戰爭期間 ①美國經濟侵略的加劇;
②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工業;
③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膨脹;
④內戰的爆發。
【重難點突破】
1. 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因素,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其產生發展瓦解了自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
2、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為無產階級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3、促進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沖擊了封建的正統思想,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因此,促進了中國近代思想的民主化。
4、使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和階級力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二十世紀歷史發展的方向,民族資產階級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政治力量。她們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
2.結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具有哪些特點,并分析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材料一 民國初年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表[單位:千元]
材料二:以下是關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統計資料(1872~19xx年)
年代 商辦 官辦或官商合辦 外商企業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設廠數 資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xx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材料三:19xx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棉紡廠平均紗錠數
每廠平均紗錠數
外商企業 51 664錠∕廠
華商企業 23 686錠∕廠
──據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材料四:19xx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煤礦情況
年產100萬噸以上 年產10~99萬噸 年產1~9萬噸 年產1萬噸以下
外商企業 100% 88.5% 41.1% 0
華商企業 0 11.5% 59.9% 100%
──據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材料五:1919年全國注冊工廠情況(單位:家)
江蘇 直隸 浙江 廣東 山東 福建 奉天 湖北 陜西 黑龍江 廣西 甘肅 其他各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據陳真:《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特點:(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企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市場競爭力。在階級來源上,民族資產階級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近代企業而形成的。
(2)民族企業分布不均勻,集中在東部沿海沿江地區;輕重工業比重失調
影響發展的因素:
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相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和思想觀念的準備。(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因而投資方向主要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呈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4)近代
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的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
推動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1)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2)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3)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4)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
力和力量源泉。
【典型題訓練】見《贏在高考》p163第11題。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篇2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學案
重點: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和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
難點:洋務運動的評價。
課前自主學習
1.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紛紛創辦近代企業,其中以“自強”名義創辦的軍事工業有:曾國藩的安慶內軍械所和李鴻章創辦的 、左宗棠創辦的 和崇厚創辦的 。
2.洋務派在洋務運動中打著“求富"旗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具有代表性的有: 、 、 、 。
3.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誕生了我國第一批民族工業企業,主要有 、 、 。
知識點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情景激疑
中國傳統經濟結構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結構,通常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鴉片戰爭后,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知識歸納
1.原因
(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及緩慢發展。
(2)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侵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刺激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
2.表現
(1)鴉片戰爭以后,在中國沿海的部分地區,洋紗的輸入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紡”與“織”分離。洋布的輸入使中國的“織”與“耕”分離,一些破產的手工業者淪為過剩的勞動力,由棉布的生產者變為棉布的消費者。那些未破產的手工業者,靠買洋紗織布,其性質已不屬于自然經濟的范疇。
(2)五口通商地區,首先遭受外國商品輸入的沖擊,自然經濟趨于解體的情況更為明顯。
3.影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例1】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被逐漸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歷,這對中國的影響不包括 (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c.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逐步傳人 d.英國輸華商品激增
【變式題1】閱讀《中國土特產產品出口統計表》,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時間 茶 葉 生 絲
鴉片戰爭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 010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 10 120 262 896
a.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出口量持續增長 b.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 d.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
知識點二洋務運動
情景激疑
19世紀60一90年代,清政府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發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興起,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洋務派創辦了哪些主要企業?
知識歸納
1.背景
(1)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2)清政府內部逐漸出現“洋務派”,他們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起止時間:19世紀60一90年代。
3.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求富”。
4.概況
(1)辦企業:
①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和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設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制造局。②運動后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這些工業大多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形式,已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2)建設海軍: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起,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十年之中,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3)興辦教育:創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又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創近代教育的先河。
5.結果:清軍在甲午中el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6.意義
(1)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洋務運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2】下列各項中,與洋務運動無關的是 ( )
a.引進西方一些近代生產技術 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建立近代化的國家政治制度 d.對外國經濟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變式題2】(•山東德州)洋務運動被稱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主要表現在 ( )
a.最早使用機器生產 b.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
c.主張政治體制改革 d.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知識點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情景激疑
19世紀70年代前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誕生。民族工業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早期民族工業有哪些特點?
知識歸納
1.原因
(1)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
(2)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對民辦企業也起了誘導的作用。
2.表現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民族工業,如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經營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主要特點
(1)資本較少,規模較小,以輕工業為主。
(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極不均衡。
(3)受封建主義、外國資本主義和洋務企業韻壓制而艱難、曲折發展。
(4)民族工業與外國資本、洋務企業既有矛盾又有依賴關系。
【例3】中國近代資本主義 ( )
a.是由封建社會中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而來的
b.與明清手工業在行業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
d.從根本上破壞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鞏固測試
1.歷史上,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曾興盛一時,鴉片戰爭后走向衰落。衰落的后果是 ( )
a.該地區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農民回歸土地,商品經濟發展受阻
c.農民轉向種桑養蠶 d.崇尚洋貨的風氣盛行
2.鴉片戰爭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有 ( )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債 ②東南數省手工棉紡織業受到很大沖擊
③自然經濟瓦解,小農經濟完全破產 ④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船塢和工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19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存在的新經濟因素是 ( )
①洋務派近代軍事工業②洋務派近代民用工業 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④外資在華企業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是 ( )
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開辦輪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機器制造局 d.設立農工商總局
5.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創辦了許多民用工業。這表明洋務派 ( )
a.聚斂財富,搜刮人民的本性
b.增加稅收,增強國力的愿望
c.認識深化,彌補軍工的不足
d.目標轉變,與洋人爭奪市場
6.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洋務運動的勢力在地方
b.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c.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d.吸取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7.19世紀70年代,中國最早投資于民族資本主義性質近代工業的人是 (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手工工場主 c.手工工場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貸者
8.1861年,進入天津口岸的各類洋布折銀3 250 582兩,占當年天津口岸進口總值的64.8%;鴉片折銀948 480兩,占進口總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
a.講口債物中洋布占豐要份額
b.中國近代商業貿易落后
c.西方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
d.鴉片貿易合法化
9.鴉片戰爭后,導致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強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b.棉花、花生和茶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
c.自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d.買辦和買辦化商人的出現
10.關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歷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促進了中國走向近代化
b.導致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生
c.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
d.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11.史學界認為:洋務運動是順應世界潮流而動的中國近代化的進步運動,其歷史積極作用不容抹殺,應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
(1)洋務運動從哪一方面看是“順應世界潮流而動的”?
(2)它為“中國近代化的進步"提供了哪些新東西?
(3)怎樣評價洋務運動才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