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熱點鏈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軍事長官,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但是,現存的古籍中沒有記載秦始皇曾任命誰任過此職,故可以推斷秦始皇統治時期是自掌軍權。秦朝中央政府中實際存在的是“二公”。
(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還有很多重要官職,合稱九卿。他們分管著國家和皇家的各種事務。
奉常:掌宗廟禮儀,有丞。 郎中令:負責皇帝的保衛和傳達,下屬有大夫、郎中、謁者衛尉:掌皇宮的警衛部隊,有丞。 太仆:掌皇室東馬。
廷尉:掌刑罰,全國最高司法官,有正、左、右監。 典客:主管秦王朝統治下的少數民族。
宗正:掌宗室親屬事務,有兩丞。 治粟內史:掌谷貨,有兩丞。
少府:負責供應皇室用之山海池澤之稅,有六丞。
中尉:負責京師保衛,有兩丞。 主爵中尉:掌列侯。
2)中央政府的特點: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于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
例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權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比御史大夫高,但是當丞相有失職和做錯的情況發生時,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報告,糾正丞相的失誤。
提問:據《史記》載:始皇曾外出巡游,見到丞相車騎多,認為不是好事。宮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丞相,丞相隨即減少車騎。始皇大怒,遂將當時在場之人全部殺掉。問題1:你認為誰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問題2:你認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九卿中有哪幾個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務的部門?
(學生答)有可能是太仆,因為太仆負責宮廷車馬,皇帝出游,他會一直跟在皇帝身邊。沒有。因為三公九卿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于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證專制皇權不致旁落。這一體制,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職就是為皇室專設的,是為皇帝私家服務的。
三.廢分封,置郡縣
1.秦朝的地方管理體制——郡縣制
1)郡縣制的推行
秦統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廣建諸侯的建議。嬴政堅決否定了分封的主張,堅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
秦統一之初,有人提出分封子弟的建議,秦始皇堅決否定了分封,堅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解析與探究:王綰主張實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遼闊,將王室親族分封到新占領地區,能夠鞏固帝國的統治;李斯主張實行郡縣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導致中央與地方分權的斗爭。秦始皇最終采納了李斯的主張,原因是歷史經驗證明,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
2)郡縣制的內容
秦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共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級統治機構,郡設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設若干縣,縣置縣令(人口較少的縣設置縣長)、縣丞和縣尉。縣以下有鄉、里等基層機構,鄉有鄉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里,可以直達百姓。
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不同點,是最高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統治地方,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直達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