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準確識記以下史實:國共爭取“和平”的不同方針;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北平談判;渡江戰役和國民政府統治的覆滅;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和基本經驗。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運用主要矛盾轉化的理論分析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任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總結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和中國近代革命歷史發展的規律;歸納和比較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人民必勝;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基本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開創了獨立、和平、民主、統一的新中國的新時代。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說明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的選擇,使學生樹立愛黨、愛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崇高思想境界。
(二)整體感知
隨著三大戰役的順利進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消滅,全國的勝利指日可待。此時,將介石仍在欺騙人民,以假和平作緩兵之計。中共為迅速結束戰爭,實現國內和平,減少人民的苦難,提出在八項條件基礎上進行和平談判。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1949年4月對日,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4月四日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統治覆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為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對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情況略作回顧,向學生提問:“進入1949年,戰爭的進程對國共兩黨的影響如何?”讓學生明確中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已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將革命進行到底”一目中,要注意講清四點:第一,國共爭取“和平”的方針和斗爭。將介石集團軍事敗局已定,企圖再次欺騙群眾,假意和談,重抬軍備。美國政府重新審查自己的對華政策,采取了支持桂系李宗仁取代蔣介石,由李宗仁出面同共產黨和談,企圖劃江而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1949年新年獻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后又提出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戳穿了國民黨假和談的陰謀。圍繞“和談”展開的斗爭,說明共產黨善于把握時局,具有爭取革命徹底勝利這一關鍵環節的革命膽略和魄力。第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教師引導學生從毛澤東的報告內容出發,分析工作重心轉移的條件和目的,認識七屆二中全會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論上作了準備。第三,北平和平談判。教師結合國共爭取“和平”的方針和斗爭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蔣介石的“引退”,李宗仁和談的目的,中共的主張。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談判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海后修正案上簽字,其假和談的騙局徹底暴露,美蔣反動勢力“守江謀和”的圖謀終成泡影,這充分說明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虛偽性。第四,渡江戰役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教師可用談話法,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學習。
“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一目,教師可采用歸納法和比較法,就教材歸納的國民黨迅速敗亡的原因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進行對比,說明中國共產黨“得民心,得天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從中國新民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中,堅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一定會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