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7.越南戰爭及影響;1961—1975
投下800萬噸炸藥,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
美國也損失慘重,戰爭長達xx年,5.6萬余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1000多億美元。
越南戰爭:美國人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導致美國的霸權地位相對衰落,蘇聯軍事實力上大體上趕上了美國。
三、“冷戰”的影響
1.“冷戰”持續40多年,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2.美蘇“冷戰”關系壓低了其他國際關系,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兩部分。
3.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毀滅性的核戰爭的威脅之下。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又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4.美蘇兩國為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肆意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甚至不惜大舉用兵,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課后小結:
二戰后國際關系的重大變化是兩極格局的確立。美蘇兩極格局存在近半個世紀,對二戰后歷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兩極格局雖然已經解體,但從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角度而言,學習這段歷史仍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以對相關問題展開進一步思考與探討,最后將本節內容的知識結構表列出,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
板書設計:
一、“冷戰”興起的背景
二戰后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美蘇關系的惡化→“冷戰”興起
二、“冷戰”的具體表現
陣營
領域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政治 “杜魯門主義”(1947) 歐共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
經濟 “馬歇爾計劃”(1947) “經互會”(1949)
軍事 “北約”(1949) “華約”(1955)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代理人戰爭)
三、“冷戰”的影響
課堂習題:
1.美國在朝鮮和越南進行的戰爭都是 ( )
①利用當地分裂局面插手別國內政 ②打著聯合國旗號實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參戰 ④乘機對中國進行武力侵略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這兩場戰爭都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遏制共產主義,配合“冷戰”而在亞洲發動的“熱戰”;兩國的分裂局面為其干涉提供了借口;兩場戰爭都發生在中國的鄰國。因此①③④項均符合史實,故在當選之列。而本題干擾項②“打著聯合國旗號實行侵略”只在朝鮮戰爭中出現,越南戰爭中不存在,應予以排除。答案選d
2.“二戰”期間美蘇建立的同盟關系在戰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蘇爭霸必然導致雙方對立 b.反法西斯斗爭取得勝利
c.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沖突 d.兩極格局間關系的實質是兩強爭霸
分析:戰后美國推行全球擴張政策,美國認為阻礙它擴張的是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挑起“冷戰”、企圖遏制社會主義、穩定資本主義,并最終稱霸全球。由此可見,挑起矛盾而導致同盟關系破裂,主要在美國。在美國看來,正是蘇聯和各國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礙了它實施霸權計劃,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沖突,最終導致美蘇同盟關系破裂。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