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4.21世紀初中國經濟建設成就
(1)xx年底,我國gdp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xx年底,我國gdp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小結:中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過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2)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計劃和市場的關系。(3)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4)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使市場體制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5)1997年,中共xx大,闡述了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
改革開放20年,廣州人生活十大變化盤點
變化———過年買新衫/想買就去買;變化二——分分必計較/靚菜不講價;
變化三——有證才能買/有錢就能買;變化四——三代五平方/一家兩套房;
變化五——踩單車上班/開轎車度假;變化六——打的也心痛/機票也不貴;
變化七——聯絡靠傳呼/人人拿手機;變化八——萬元成首富/百萬也尋常;
變化九——七十古來稀/百歲老人多;變化十——有錢就去存/有錢去充電。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 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大地間蕩起滾 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歌詞中的“春天”寓意什么?“畫了一個圈”和“寫下詩篇”分別指什么?兩段歌詞分別指什么歷史內容?
學案部分
第10課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基礎導學
一、歷史性的跨越
1.鄧小平南方談話
(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風云變幻;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關鍵時期。
(2)主要內容:黨的基本路線不能動搖;改革開放膽子要大,敢于試驗;判斷的標準,應該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還是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
(3)歷史意義:南方談話,對處于關鍵時期的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中共十四大召開
(1)召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
(2)內容: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3)意義: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1)方針:1993年11月召開,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2)內容
①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
②決定指出,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意義[來源:ks5u]
①這個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