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案
⑴.促進西歐國家的經濟發展。⑵.在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
二、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是如何擺脫戰敗國地位而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的?
⑴.政府進行大力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⑶.美國大力扶植。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⑸.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消除生產關系中的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⑶.合理吸引外資,充分利用外資。⑷.強抓機遇,促進經濟發展。⑸.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2、影響: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崛起有什么影響?
⑴.不再受制于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既有聯盟亦有摩擦。⑵.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三、不結盟運動:
1、不結盟運動原因
⑴二戰后,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⑵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己的獨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統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的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1961年,不結盟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舉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影響
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為一支新的獨立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⑵推動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⑶加速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⑷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
四、中國中國——改革開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開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但受“左”傾思想影響二十年,我國經濟停滯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課堂小結】二戰后美蘇爭霸造成了彼此實力的下降,與此同時,戰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西歐、日本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另外,隨著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政治的發展,世界日益顯示出多極化趨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日益強大,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極化發展。
【習題解答】世界多極化趨勢是怎樣出現的?
①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②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③以1955年亞非會議為標志興起的不結盟運動,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開始振興。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⑤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走向相對衰落。總之,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