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文學
——徐葆耕《西方文學十五講》,p21-22,北京大學出版社xx年版。
[板書設計]
作 家 屈原 莎士比亞 巴爾扎克
國 籍 中國 英國 法國
時 代 戰國末期楚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大革命后的法國
代表作 《離騷》、《九章》、《九歌》、《天問》 《漢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亨利四世》、《李爾王》、《仲夏夜之夢》、《十四行詩集》 《人間喜劇》(其中《高老頭》、《貝姨》、《歐也妮•葛朗臺》)
主 要
成 就 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開創了新詩體——楚辭。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以戲劇和詩歌的創作享譽后世,人物內心、戲劇情節和語言的生動性及豐富性構成了他戲劇的主要藝術特點。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人間喜劇》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 ,巴爾扎克善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訓練設計]
材料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選自《詩經》
材料二: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選自《離騷》
問題:
1.從詩歌體例來看,材料一與材料二有何區別?
《詩經》以四言為主,《楚辭》則句式多變,長短參差;《楚辭》多用“兮”等語氣助詞。
2.《詩經》、《楚辭》分別代表中國詩歌史上哪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楚辭》代表了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詩經》則代表了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課件]
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