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集合與函數概念.
4. 在例題和習題的編排中,滲透了集合中的分類思想,讓學生體會到分類思想在生活中和數學中的廣泛運用,這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缺少的. 在教學中,一定要循序漸進,從繁到難,逐步滲透這方面的訓練 .
5. 教材對函數的三要素著重從函數的實質上要求理解,而對定義域、值域的繁難計算,特別是人為的過于技巧化的訓練不做提倡,教師要準確把握這方面的要求,防止撥高教學.
6. 函數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之一,教材重視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圖象法、分析法),目的是豐富學生對函數的認識,幫助理解抽象的函數概念. 在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圖象的直觀作用,又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從代數的角度研究圖象,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形結合這一重要數學方法 .
7. 教材將映射作為函數的一種推廣,進行了邏輯順序上的調整,體現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規律,有利于學生對函數概念學習的連續性 .
8. 教材加強了函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要求,通過電腦繪制簡單函數動態圖象,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術在函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9. 為了體現教材的選擇性,在練習題安排上加大了彈性,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合理地取舍.
三. 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建議
本章教學時間約13課時。
1.1 集合 4課時
1.2 函數及其表示 4課時
1.3 函數的性質 3課時
實習作業 1課時
復習 1課時
§1.1.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一.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5)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三. 學法與教學用具
1. 學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 教學用具:投影儀.
四. 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在初中,我們已經接觸過一些集合,你能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