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
。5)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啟發,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實例中去觀察,比較,啟發學生尋找共性,共同討論映射的特點,共同舉例,計算,最后進行小結,教師要起到點撥和深化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2.1 映射
教學目標(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與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2)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對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映射概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映射概念的形成與認識.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初中,我們已經初步探討了函數的定義并研究了幾類簡單的常見函數.在高中,將利用前面集合有關知識,利用映射的觀點給出函數的定義.那么映射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詳細的概念.
二、新課
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識中,我們學習了元素與集合及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映射是重點研究兩個集合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對應關系.這要先從我們熟悉的對應說起(用投影儀打出一些對應關系,共6個)
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一類特殊的對應,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提問1:在這些對應中有哪些是讓a中元素就對應b中唯一一個元素?
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由學生回答,對有爭議的,或漏選,多選的可詳細說明理由進行討論.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條件的(用投影儀將這幾個集中在一起)
提問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幾個對應的共性嗎?
經過師生共同推敲,將映射的定義引出.(主體內容由學生完成,教師做必要的補充)
(板書)
一.映射
1.定義:一般地,設 兩個集合,如果按照某種對應法則 ,對于集合 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在集合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對應,那么這樣的對應(包括集合 及 到 的對應法則)叫做集合 到集合 的映射,記作 .
定義給出之后,教師應及時強調映射是特殊的對應,故是三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從映射的符號表示中也可看出這一點,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對應必須作到“任一對唯一”,同時指出具有對應關系的元素即 中元素 對應 中元素 ,則 叫 的象, 叫 的原象.
(板書)
2.象與原象
可以用前面的例子具體說明誰是誰的象,誰是誰的原象.
提問3:下面請同學根據自己對映射的理解舉幾個映射的例子,看對映射是否真正認識了.
(開始時只要是映射即可,之后可逐步提高要求,如集合是無限集,或生活中的例子等)由學生自己評判.之后教師再給出幾個(主要是補充學生舉例類型的不足)
(1) , , , .
(2) .
(3) 除以3的余數.
(4) {高一1班同學}, {入學是數學考試成績}, 對自己的考試成績.
在學生作出判斷之后,引導學生發現映射的性質(教師適當提出研究方向由學生說,再由老師概括)
(板書)3.對概念的認識
(1) 與 是不同的,即 與 上有序的.
(2)象的集合是集合b的子集.
(3)集合a,b可以是數集,也可以是點集或其它集合.
在剛才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再提出(2)和(4)有什么共性,能否把它描述出來,如果學生不能找出共性,教師可再給出幾個例子,(用投影儀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