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技術世界
一、技術的價值(2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之間的關系
理解技術對個人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能對案例進分析。
過程與方法
聯系生活實組織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對具體問題的討論、思考等活動來加深對技術的價值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了解技術、尊重技術、熱愛技術的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難點:對技術價值的理解。
教具:多媒體投影儀、各種燈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本章的章首語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解放和發展自身提供了支撐,為人類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臺。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在促進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保護自然環境中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引出課題)
二、新課進行
1. 技術與人
提出問題:技術是怎么產生的?技術跟人類的關系如何?
學生思考,并閱讀資料“青霉素的發現”。
教師指出:人類的需要孕育技術的產生。從人類磨制石器、鉆木取火開始,技術就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開始了它的歷史旅程。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技術。(師生互動舉例說明)
a. 指導學生閱讀案例:“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展示各種燈具并給合圖片說明人類的需要促進照明技術的發展。
組織學生討論:
1.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不同組的同學進交流,并選代表發言。)
2. 人類對于光明的需求,怎樣推動了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b. 指導學生閱讀“火與烹飪、制陶、冶煉技術”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學生舉例說明。如紡織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人們提供了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面料等。)
學生完成“馬上行動”內容。(教師將問題投影出來由學生完成填寫。)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思考”的問題和“討論”。
人類在探究技術、使用技術、發展技術的過程中,不僅改變著客觀世界,而且改變著主觀世界。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實現。
學生閱讀案例“通過技術活動實現自我價值——愛迪生的故事”
討論:技術上的創造與發明使愛迪生得到終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參與技術活動對你個人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學生分組討論)
2. 術與社會
3. 技術與自然
課堂活動方式一: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a、b、c、d。其中a、b小組閱讀“2 技術社會”的課文材料,并思考“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如何?技術對社會什么影響?”c、d兩組閱讀“3技術與自然”的課文材料,并思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技術對自然有什么影響?”
學生閱讀課文后,老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問題一:技術對社會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它在工業、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軍事、通信、航空航天等方面有什么作用?請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