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 (蘇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也是后續各章節知識的焦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的完整設計方案作知識準備。
二、 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學生已具備模仿設計制作簡單生活用品的能力,但這種設計與制作一般缺少系統性,多感性成分,缺乏理性的思考。此前學生合作設計制作了“簡易譜架”,不自覺地運用了某些設計的原則,這些經驗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識記并不困難,通過案例分析、問題探討、交流互動等教學活動,將使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從而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形成全面的、聯系的、主次的辨證觀和初步具備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形成全面的、聯系的、主次的辨證觀。
(2)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3.情感目標
提高審美情趣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4.教學重點
(1)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的理解。
(2)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一些產品。
5.教學難點:
對設計原則之間主次、聯系、制約、促進關系的理解。
四、 教學策略
1、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大屏幕投影輔以許多典型案例作為補充、拓展和深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設計的一般原則。
2、通過對美觀與實用、美觀與綠色包裝的矛盾關系的案例分析,使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間的聯系、制約、主次的關系。
3、注重引導學生互動,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評價,使學生形成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
五、 教學準備
搜集典型案例及圖片,課件制作。
六、 教學過程(全程課件輔助教學)
3.2設計的一般原則
第二課
(一)深入講解
5、道德原則
【幻燈演示】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它與人、社會、環境的關系,必須遵循道德原則。要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的道德觀念。
【幻燈演示】目前流行的led“免電燈”,用的是電話線的余電,電費由郵局負擔,廠家這一技術創新符合道德原則嗎?
【案例分析】偽劣產品的危害——洗衣機
【案例分析】偽劣產品的危害——汽車維修的煩惱
【案例分析】手機短訊防偽
【案例分析】王致和“金獅利康”牌醬油銷量占京城的二分之一,造假者用食鹽、糖色、自來水混合制造醬油,用原裝回收瓶包裝。(醬油的主要成分是胺基酸態氮,是醬油美味的主要物質)
論述: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如毒瓜子、毒大米、毒豆芽、黑心湯圓、毒火腿、用工業染料染黃的腐竹、死雞做成的扒雞、黑心棉、假酒、假煙、“大頭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