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2
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二節。本節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課標要求)”作知識準備。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二學生都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模仿生活中已有產品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統的模仿技能。在學習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時,學生合作設計制作了“紙制承重橋梁”,對設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不自覺運用了某些設計的原則。而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設計實踐的總結,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設計基本原則及相互間的關系,能用此原則來評價某一產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自主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技術素養,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正確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
(2)會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2、難點:對設計原則之間主次、制約、相互聯系關系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能力展現——總結提升”。
2、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引入
[ppt展示] 展示三種臺燈圖片,請學生選擇滿意的一款,并說明理由。
三款臺燈分別是漂亮的、有創新技術含量高的和普通的。
[學生選擇] 并說明其理由
[教師評析] 同學們對這三個臺燈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同學們的選擇不一樣,同學們理由也不一樣,那么設計者在設計制造的過程中要怎么樣為消費者考慮呢,設計者在設計時有沒有要遵守的一些規則呢?比如說第個臺燈,它和我們以往用的臺燈不一樣,有一些創新。
新課講授
1、創新原則:創新就是通用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
[ppt展示] 三個削鉛筆的工具。
[問題] 下面的削鉛筆工具在什么方面有創新,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那一個,為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創新的核心是設計。一個產品如果沒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不斷發展的社會所淘汰。而我們的生活卻會因設計而豐富多彩,設計因創新而魅力四射。削鉛筆的工具也是如此,第二個相對第一個就將新的思想用到了削鉛筆刀上了,由削變成了圈了;第三個相對第二個也有創新,在結構上有了創新,使我們使用削鉛筆工具更為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