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結構的探析(第一課時——結構與穩定性)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案例試驗,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2、培養學生分析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知識,所以這部分內容對于他們來說難度不大。在前幾節課中學生的參與度比較大,表現出一定的熱情和興趣。
2、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課本上的案例也通俗易懂。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是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基礎。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案例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教學難點:1、了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不是單一的,孤立的。
2、支撐面積不等于受力面積。
四、教學資源:三腳架、不倒翁視頻
五、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然后由學生扮演教師角色進行講解,分析,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提問。最后針對每個因素教師進行總結,補充。
六、教學過程:
(1)導入: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結構的一些知識,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影響結構有哪些因素。由學習目標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它與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強度有關。(強調該課的學習方法,閱讀學習目標部分)那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結構與穩定性。
(2)和學生一起總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幾個因素(不一定局限于課本上的幾個因素,學生可以舉的更多,然后由他們自己來講解。強調課本上基本的幾個因素)。
板書:[影響結構的幾個因素:]
[1、幾何形狀]
[2、支撐面大小]
[3、重心位置]
(3)由學生自己推薦或其他同學推薦選擇其中的一個因素進行講解。(老師作為學生進行發問,引導學生將內容講解完整,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或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
(4)每個因素講解完后,由老師將剛才學生講解的過程進行簡單復述,然后在這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
“幾何形狀影響因素”的總結:強調三角形的穩固結構。講解“三腳架”和“a字形梯”的例子。
“支撐面大小影響因素”的總結:舉水壩的例子,金字塔的例子,并且和前一節課學習的結構類型結合起來。舉三腳架的例子,強調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解釋支撐面大小不等于受力面積。
“重心位置影響因素”的總結:詳細分析“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地面的范圍內,就是穩定的”。舉比薩斜塔的例子。然后提出問題:1、為什么不倒翁不倒?2、裝了半杯水的杯子穩定還是裝了滿杯水的杯子穩定?讓學生思考。然后播放視頻“不倒翁”。
(每個因素總結詳細程度視學生講解情況而定)
(5)小結:“不倒翁”視頻通過動畫的形式將影響結構的幾個因素講解得很清楚形象,所以總結的時候以“不倒翁”視頻作為總結。
七、教學反思:以這樣的形式上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很活躍,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這樣的形式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語言交流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有的學生還講了一些課外的知識,使我自己都受益匪淺。這堂課實現了“玩中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