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結構的認識
課 題
課 型
新 授
本課題課時數:2 本課為第1課時
教 學
目 標
了解結構的含義;知道組成結構的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力學的角度上理解結構的涵義和一般分類,能對生活中的結構進行簡單的力的分析和分類。養成注意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探索大自然及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形態各異的結構的興趣。
教 學 重 難 點 及
對 策
重點:結構的類型
難點: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涵義,理解不同結構類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
導入
二、
新課
三、小結
一、簡單講述本冊書的內容結構和時間安排。
上學年學習了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了設計的一般過程,這一年將進一步學習技術設計的幾個重要思想與方法,包括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
舉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對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有初步的認識,打破其神秘感。
二、 進入新課:常見結構的認識,提出:
1、結構無處不存在。讓學生觀看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結構的圖片,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自然界、技術領域、社會領域三個層面逐步深入地認識結構。它們的共同點是:
(1)各自都有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2 結構的含義
從而引出結構的含義,廣義上: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接著給出構件的概念。在工程中,結構的各個組成部分稱為構件。
3 結構的功能本質
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決定了事物的形態,合理的結構本質在于為了承受力和抵抗變形。
4結構的類型
我們知道生活中的結構是千奇百態的,根據物體的結構形態,通常將結構分為實體結構、框架結構 、 殼體結構。
實體結構
通常是指結構體本身是實心的結構。其受力特點是外力分布在整個體積中, 如墻壁、柱子、實心球等等。(結合圖片舉例分析、利用實體泡沫演示)。
框架結構
通常是指結構體由細長的構件組成的結構。其特點是支撐空間卻不充滿空間,如窗戶、畫框、房子的架構等等。(結合圖片舉例分析、利用框架泡沫演示)。
殼體結構
殼體結構通常是指層狀的結構。其受力特點是,外力作用在結構體的表面上,如頭盔、汽車飛機的外殼等等。(結合圖片舉例分析)。
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很多物體的結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結構類型組合而成的。
應用:想一想,學校體育館都由那些基本結構組成?
練習:p11馬上行動,加深理解。
三、 小結
1、結構無處不存在
2、結構的類型
觀看各種漂亮圖片,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歸納各種結構的共同點。
集體回答p6的馬上行動。
通過觀察圖片,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懂得區分生活中的各種結構類型
四、教學反思
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發現課堂上的教學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關鍵在于如何讓學生感興趣,并且不增加學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