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結構的認識(第2課時)
教 案
課 題
常見結構的認識
課 型
新 授
本課題課時數:2 本課為第2課時
教 學
目 標
了解結構的含義;知道組成結構的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力學的角度上理解結構的涵義和一般分類,能對生活中的結構進行簡單的力的分析和分類。
教 學 重 難 點 及
對 策
重點:結構與力;
難點: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涵義,理解不同結構類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
二、新課
三、小結
一、 回顧結構的含義、功能本質以及類型。
二、 進入新課:結構與力,提出:
1、結構無處不存在,同樣力現象也無處不在。讓學生觀看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結構的圖片,引起他們的興趣。
生活中常見的結構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結構與力有什么關系呢?
2、結構與力
通過分析椅子和橋的共同之處:
(1)這些結構都具有一定的形狀
(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
(3)在一定范圍內都具有抵抗其形狀和大小改變的能力。
引出從力學角度結構的含義:從力學的角度: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應力的架構形態,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我們知道生活中很多結構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會遭到破壞其實上就是當其應力達到某一極限值時,結構就會遭到破壞。那么什么是應力呢?提出:
應力:構件單位截面面積所產生的內力稱為構件的應力 。
內力又是什么?提出:
內力:當一個結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會發生改變,產生一種抵抗外力的力,稱為內力 。
(讓學生簡單了解內力與應力的含義)
當我們知道了結構與力的關系后,還需要進一步了解作用在結構或構件上的各種力。也就是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包括拉力、壓力、扭轉力、彎曲力和剪切力,結合例子、圖片、示范(拿一復印紙)和p6的馬上行動分析講解
三、 小結
1、 分別從物理學和技術學的角度分析力的含義
2、 總結內力和應力的含義
3、 歸納五中常見的力
觀看各種漂亮圖片,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歸納各種結構的共同點。
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
思考
四、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