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教案(通用3篇)
《發現問題》教案 篇1
一、內容分析:
“發現問題”是江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是技術設計過程首要階段,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建立發現問題,認識問題的意識,形成對問題的敏感性,對“問題來源”、“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行系統闡述并進一步拓展,有助于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敏睿地發現問題。
二、學情分析
1、受傳統的教育影響下的學生很少注意到自己身邊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問題,普遍學生認為生活中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書本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但對于高一學生來說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完全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基礎,認識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具備了發現問題的初步知識,但判斷能力較差,難以發現有設計價值的問題。
2、在傳統教育底下的學生多數是被動的接受問題,沒有主動去發現問題的意識。遇到問題總是退縮和回避。
3.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總是停留在現象而沒有積極主動的通過對問題現象認識提升到問題的本質,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
三、知識目標:
1.明確發現技術方面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
3.了解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懂得發現問題也是有章可循的。
四、能力目標:
使學生樂于觀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發現和分析生活中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發現問題過程中進行分析問題,提出有技術設計的問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情感目標:
增強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獨具慧眼的發現,養成觀察的習慣。
六、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七、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發現問題的途徑與一般方法。
難點:積極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
八、教學策略:
本節書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案例,學生討論分析,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觀察問題的現象到掌握問題本質的提升過程中,是學生對問題的發現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對發現問題。
九、教學器材:直吸管`可彎曲吸管`折疊式剃須刀`電動剃須刀。
十、教學過程教學時間:1課時
引入新課:
“在第三章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知道了發現和確定設計項目,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首要階段,是進行獨立設計活動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環節。”, “為了使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設計過程,從本章開始,我們將詳細地介紹幾個主要設計環節的有關知識。”,“首先我們來學習發現問題這一節課的內容。”
《發現問題》教案 篇2
我的《發現問題》ppt一課的教學思路
浙江省溫州市任巖松中學李湘龍
單擊此處下載第四章發現與明確問題ppt
(首先我對在我的課件中被采用了資料的老師與同行表示感謝)
技術與設計課程上到這一章,應該是重點的開始。而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又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首要階段。發現問題這節的教學目標是:1、明確發現技術方面問題的重要性,知道發現問題的基本來源。2、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日常生活嘗試發現問題,初步掌握分析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3、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于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在學習目標中:1、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2、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3、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針對目標,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思想進行了以下設計:
在課程的引入上,我采用承上啟下的方法,“在第三章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知道了發現和確定設計項目,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首要階段,是進行獨立設計活動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環節。”,“為了使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設計過程,從本章開始,我們將詳細地介紹幾個主要設計環節的有關知識。”,“首先我們來學習發現問題這一節課的內容。”
這里也可以設計成向學生提問,我上了幾個班,有些就是從提問引入發現問題的課題也很好。
然后,我用一張同學們熟悉的事情的燈片作了這樣的設問:
這里有問題嗎?
學生看了以后,很自然的開始議論。會說出各種問題。設問目的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把學生引入到發現問題的課題中來。當學生說出很多的問題后,老師并不要急于去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輕輕帶過,同學們很快就發現了很多問題,你們的目光銳利啊!我們這節課就是講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有什么重要呢?
1、發現問題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說明了發現問題在技術活動中的重要性。
現在我給同學們舉個例子,說明發現問題的價值。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一臺巨型發電機出現了故障,很多人都修不好,只得請來了德國的電機專家來修理。這位德國專家來了以后,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呆在發電機旁,這看看那聽聽,最后,他在發電機的頂上劃了一條線。告訴修理工,將頂蓋打開,將劃線處的線圈減少16圈。故障果然被排除了。這位德國專家向福特公司索要1萬美元的酬金。很多人認為不值,因為故障很簡單,排除也很容易。但福特的老總認為值。因為他發現了問題。而不在于排除故障的復雜與簡單。為什么其他人沒發現出來呢?
說明一下,講愛因斯坦,主要是想介紹愛因斯坦的事跡,講了相對論。我是這樣說的(可能我說的不正確,請老師自己發揮.)他可能是與某個同學一起跑步,他想超過,就想我的加快速度,于是他就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以光速運動會怎么樣呢?從這個問題開始,他就寫出來了相對論。(我還講了相對論的一個都知道的科幻故事:有一對兄弟,弟弟乘坐光子火箭去旅游,幾天后回來,卻看不到哥哥了,問路人,答:早死了,我們是他的后人。而且我還講這個概念,早在我國就有了: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引起同學的思考)講愛因斯坦的目的,是想告訴同學,發現問題可以產生新科學、新技術。
講例子,是想告訴同學,發現問題可以創造財富。
重要性講了,當然應該講問題了,
2、有些什么問題呢?很自然的引出。
(在這里我說我的一個情況,在提出 2 思考:下面兩個問題分別屬于什么問題?“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了體溫計的人是誰?”“怎樣測量出人的體溫?”時,請一個同學回答,這個同學看了看說,不知道?原來他以為是叫他回答第一個人是誰,我問“你再看看是回答什么?”,這個同學笑起來了。)
我們技術課討論的主要是技術問題。
3、什么是技術問題。
這里就不多說了
在問題的來源中,我按書中安排講授,僅僅是講了書中例子后,增加另一個例子。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聯想的習慣,不要只會說書上例子,對于瓦特蒸汽機的發明,我作了較詳細的介紹,說他是看到水壺蓋的上下運動,想到的。
在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教學中,對觀察日常生活,老師可以把書上的那段話大慨說一下。我介紹了有意觀察和無意觀察,并且對書上的新式紡紗機的誕生的案例做了講解。強調了無意觀察也能有重大發明,也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放,無心插柳柳成行”的結果。只要事事留心,處處留心,就會有發現。
我也把79頁的馬上行動作成了燈片,學生看了,馬上有議論,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學生說出家長們喂嬰兒食物的過程。并急著問怎么解決。我沒有叫學生太久的討論,寫出了答案。學生看了答案后,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創造的氣氛激發出來了。這時,我又放出燈片:鋼盔的發明,讓同學們知道,發現問題也是發明創造的源泉。
接著介紹 二、收集和分析信息。 這里,我只是講了收集信息的途徑,對怎么作問卷表,我放到下節,因為那里有幾個表格可以用起來。我著重講了怎么從收集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對書上81的馬上行動,我請一個同學回答,怎么知道那些是受歡迎的,那些是不受歡迎的。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能進行信息處理。
至于對孫宇等同學設計臺燈的例子,我沒有重點講,只是讓學生自己看書,也沒有討論。
(因為我在本學期開學時,就已經交待每兩個同學一起要做一個物品,通過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把它做出來,而且學生已經訂好了做的項目。因此,在每一堂課中,我都會針對性的布置問題。這個事情,我以后再做講解)
(我發現書中有些討論,是開放式的,沒有具體的答案,因此,對學生來說,很難,學生一時找不到頭緒,詢問時不知怎么問,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想,可能是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沒有反應過來,需要一個緩沖時間,而這個時間書中沒有留多少。開始時,我總是上不完課)
假設你詢問的內容涉及到對方的隱私,應怎么辦?對這個問題,還是要叫一個同學做回答,有學生是這樣說,先咨詢,可以問嗎?如果對方同意就好說,不愿意回答,就不要再問了。我對這個學生的回答作了肯定。
然后,我補充了一個案例,采用詢問法不僅可以發現問題,而且可以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
案例 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很推崇“抓住問題,追問到底”。比如,某臺機器突然不動了,他們就采用追問到底來解決。“機器為什么不動了?”-保險絲斷了。――為什么保險會斷?――超負荷,電流過大――為什么超負荷?――軸承潤滑不好――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好?――吸不上潤滑油。――為什么吸不上油?――油泵嚴重磨損――為什么會磨損?――是因為沒有裝過濾器進入了鐵屑。問題到此,也就解決了。應該給油泵裝過濾器。
學生對這個案例很感興趣,有學生課后,還跑過來問。
至于課本82頁的馬上行動,我換成我的問題:請就你們設計的東西寫一份詢問提綱,通過對同學的詢問,發現問題并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于第三個途徑,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重點講了伽利略與體溫表。
在作業布置上,我是將83頁的第二題在課堂上講的,有兩個好處:1、使學生知道發現問題,還有其他途徑——做夢也是。2、讓學生在發現問題中注重生活的每個方面。
最后我談一點感受,要上好每堂通用技術課,真的很難。1、課文中的馬上行動、思考、討論等都具有開放性,很費時間,有時一堂課,就被這個搞得上不完。因為學生一旦活動起來,有很多想法,讓他們講完,時間又不夠,不讓他們說完,又抑制了他們的熱情。我曾在一堂公開課中就出現了這個問題。2、對這個課我認為不能再像物理、化學課那樣,讓學生又增加負擔。何況有些理論根本不嚴密(我的看法)。不必讓學生死記。知道就可以了。我基本上沒有課后書面作業。3、對那本活動手冊,我認為應該做,我都有做。但動手的還是太少。可以考慮一些能動手做,又不要多少時間的小東西,例如:小書架、筆筒等學生在教室也有用。
《發現問題》教案 篇3
表
學科:通用技術 授課年級:高一年級
章節名稱
發現問題
計劃學時
1
學習內容分析
1. “發現問題”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本節是為了讓學生對“發現問題”這一環節有一個最深入的了解。“發現明確問題”是技術設計過程的第一環節,是設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非常關鍵環節。本節內容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形成對問題的敏感性以及掌握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在本教材上,這一節內容主要包括:“問題的來源”及“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分析問題的來源,其最終落腳點是要引出“我們要主動發現問題”。至于如何主動發現問題,教材上介紹了三種方法和途徑:觀察日常生活、收集分析信息及進行技術研究和試驗。但我認為“觀察日常生活”與其說它是一種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還不如說它是一種發現問題的心理條件,因為“觀察日常生活”能不能發現問題關鍵在有沒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對問題及問題價值的敏銳性。所以我把第一種方法作為主動發現問題的心理基礎,并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引導。而這種心理基礎同樣也是后兩種方法的心理基礎。而且三者在發現問題的“主動”程度上也是一個遞進的關系。
學習者分析
1.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但對具體的每一個環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體會,所以要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對“發現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并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親歷“發現問題”的過程,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
2. 學生一般都知道可以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來發現問題,但缺乏對問題及問題價值的敏銳性。
3. 學生對通過收集和分析信息及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來發現問題的方法比較陌生,對這兩種方法在主動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可能缺乏認識。4.部分學生對自己能否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缺乏信心。
教學目標
1. 了解發現問題在設計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
2. 通過在課堂活動中親歷“發現問題”的過程,養成細心觀察生活、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形成對問題及問題價值的敏感性;
3. 知道“收集和分析信息”、“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是主動發現問題的重要方法;掌握通過“收集和分析信息”及“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親歷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掌握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問題及問題價值的敏感性
教學策略1.以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2. 通過對學生在發現問題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分析和引導,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及對問題和問題價值的敏感性;
3. 通過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親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加深對“發現問題”的認識,提高“發現問題”的信心;
4. 通過向學生發放問題登記表對學生課堂學習和活動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同時也促使學生養成隨時記錄發現的問題的良好習慣
5. 通過在問題登記表設置“可能引出的設計(發明)或我的設想”,培養學生對問題價值認識的敏銳性,同時也巧妙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限制在技術領域內。
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序號
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導入
l 展示實例:
(1)無針釘書機
(2)無針注射器
l 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設計的重要價值,激發學生興趣
l 指出發現問題的地位和作用:
要成就一項有價值設計,第一步就是要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發現問題是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設計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發現問題——進行設計——解決。
4、導入新課:問題從哪里來?如何發現問題?
激發興趣
引起重視
2
問題從哪里來?
l 列舉出問題的三種來源:
1、必然會碰到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2、別人給出要你解決的問題;
3、主動發現的問題。
l 分析指出主動發現問題的重要性:
第一、二種問題的往往已有的比較明確的問題,而第三種卻是全新的,需要我們積極主動通過一番努力才能發現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引出的設計往往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引起重視,引出“要主動發現問題”
3
如何主動發現問題
1、 積極敏銳 抓住問題——用心觀察生活 (主動發現問題的心理基礎)
l 提問:問題就在我們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為什么對我們生活我們身邊的問題視無不見呢?
l 通過案例分析如何才能主動發現問題的心理基礎:
(1) 分析案例:“無針注射器”
“無針釘書機”
分析指出:要用心觀察生活,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2) 分析案例:“線龜”纏線器
充氣雨衣
分析指出:我們要保持問題價值的敏感性。
l 課堂實踐活動:
筆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同學們在使用筆的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有可能引出什么樣的設計和發明或你有什么設想?把你發現的問題填入發給你的表格中。
引發思考
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學生心理發生變化后,讓學生試一試
2、 主動出擊,尋找問題——收集和分析信息(主動發現問題方法之一)
l 通過現場進行關于筆的附加功能的調查引出通過收集和分析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
l 介紹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多種方法
l 案例分析:“小家電市場調查報告”
分析指出:有些問題隱藏在復雜信息的背后
讓學生明白收集分析信息可以發現更廣更深的問題
3、 科學探索,創造問題——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主動發現問題方法之二)
l 案例分析:“學生進行船模試驗發現問題”
l 案例分析:“微波爐的發明”
讓學生明白進行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更主動地發現問題
4
發現問題綜合實踐
分小組發現問題:
小組一:你在刷牙時發現的問題
小組二:你在使用剪刀時發現的問題
小組三:你在下雨時發現的問題
小組四:你在使用黑板擦擦黑板時發現的問題
各小組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填入表格,小組內交流,各小組選出認為最有價值的2-3個問題在班內展示
讓學生一展身手
5
小結
如何主動發現問題:
1、我們要用心觀察生活,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積極意識,保持對問題和問題價值的敏感性,這樣我們才能及時抓住問題。
2、我們要廣泛地收集和分析信息,這樣我們才能發現更廣更深的問題。
3、我們要科學地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這樣我們才能有創造更多機會更主動地發現問題。
讓學生對如何主動發現問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
學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