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第一課時(通用2篇)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第一課時 篇1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課標要求)”作知識準備。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模仿生活中已有產品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統的模仿技能。在上節課上,學生合作設計制作了“便攜式小凳”,對設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不自覺運用了某些設計的原則。而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設計實踐的總結,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設計基本原則及相互間的關系,能用此原則來評價某一產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自主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技術素養,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正確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
(2)會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2、難點:對設計原則之間主次、制約、相互聯系關系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能力展現——總結提升”。
2、教學方法:講授法、探究法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有些產品因設計而成功,有些卻因設計而失敗。那么如何去評價一個產品的設計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就像如何評價我們設計出來的便攜式小凳符合要求的。設計是否有一定的原則可遵循呢?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在生活之中,做事情往往都要遵循一些規律和原則。同樣的,一個成功的設計,除了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外,還應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人們在長期的設計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了一些設計的一般原則,即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等等,它們是指導設計過程和進行設計評價的基本準則。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講授新課
1、創新原則
“你的手機換了嗎?”聽到這句廣告詞,你一定會聯想到電話機的發展變化。
從老式手搖電話機到現代的電話機;從磚頭式的手機到現代小巧玲瓏、功能齊備的手機,這一切都是創新設計的成果。從無線電應用到電話領域出現了手機,這一新的通信工具,幾年前這東西還是一部分人身份的象征,可今天它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通信工具。手機從它誕生到今天才走過了短短30年的時間,手機的設計者們別出心裁設計出花樣繁多的手機。
創新是設計的核心。現代的電話機和手機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
創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般從外形、材料、結構、原理、工藝等方面來考慮。
遵循創新性原則,既體現了設計的特征,也滿足了社會發展需要和人們追求新生活的需求。
2、實用原則
我們知道現在家用電視機都是用遙控機控制的,人們都喜歡使用帶搖控的電視機,以前那種靠按鈕或旋鈕來實現開關和選臺的傳統電視機已被逐漸淘汰。為什么?因為帶搖控的電視機操作方便,實用性強。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設計始終是以實用性為根本原則的。無論是日常用具、勞動工具、其他器具物品,還是廣告、書箱等信息傳達載體,無不建立在其實用功能上。設計的實用性,要求產品簡潔、方便、宜人、安全、耐用,以較小的物質消耗獲得更大的效益。
設計的實用性是我們設計的產品要實現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一個產品如果失去了基本功能,也就沒有了價值。
產品實用性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等等。
物理功能:性能、構造、效率、可靠性
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產品的造型、色彩、機理和修飾給人的愉悅感
社會功能:顯示個人價值、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
實用的設計,滿足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馬上行動:從實用性出發分析其功能,完成課本59頁連線題。
3、經濟原則
某市國際會展中心由國外一家著名建筑公司承建,該公司聘請了英國一家排名世界前10位的著名設計公司負責工程設計。設計方案為:在市中心江邊豎立十幾根長桿型鋼柱,用十幾條大鋼索牽拉鋼質架空屋頂、外表壯觀,倒影水中,類似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會展中心業務主管、總工程師是畢業于某城建學院的博士,她在檢查該項設計方案時,發現兩個問題;一是鋼材用量大大超過同類建筑,二是鋼索與鋼柱應力過于集中,有安全隱患未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核算,她毅然向英方提出更改設計意見。鑒于意見的科學合理,承建方接受了。新設計方案解決了上述問題,為國家節省了近億元的資金。
這是一個在設計中成功運用經濟性原則的典型案例。經濟性原則是力圖用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好的設計產品的原則。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降低成本,體現經濟原則?優秀的設計者應當通過合理選擇、使用材料,合理制定設計要求,注意加工工藝過程的經濟控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使自己的設計符合經濟性原則。比如家里的管道原來都要鋼管,現在被塑鋼管道代替,還有以前經常使用的木桶現在都被塑料桶代替了。汽車供油由化油器改為電噴裝置,汽油燃燒的更加充分。
符合經濟性原則的設計,能創造相對“價廉物美”的產品。
4、美觀原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類自古以來就有追求美的心理傾向,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追求美更是大眾的時尚。在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其他質量相當的情況下,人們會以同樣的價格或者高一點的價格去買他認為美觀的商品。美觀性原則對設計工作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設計時,要注意運用好美學知識,利用恰當的比例、優美的造型、適宜的色彩、獨具匠心的圖案等,使產品外觀呈現出迷人的魅力,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產品的美觀,其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形狀美、色彩美、材質美等之外,還有文化性的美、技術性的美、氣質性的美、風格性的美、趣味性的美等。一件好的產品,能充分體現設計者的美學造詣,也能讓人們從產品的外觀和造型上得到美的體驗,享受精神上的愉悅。
馬上行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手表,說明喜歡的理由。
三、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設計的一般原則中的四個基本原則,即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大
家回去思考一下,這些原則是孤立的嗎?如果不是孤立的,那么這些原則能同時遵守嗎?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的內容,同時我們將會繼續學習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其他幾個基本原則。
來源:陳金德的博客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第一課時 篇2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二節。本節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課標要求)”作知識準備。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二學生都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模仿生活中已有產品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統的模仿技能。在學習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時,學生合作設計制作了“紙制承重橋梁”,對設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不自覺運用了某些設計的原則。而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設計實踐的總結,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設計基本原則及相互間的關系,能用此原則來評價某一產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自主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技術素養,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正確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
(2)會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2、難點:對設計原則之間主次、制約、相互聯系關系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能力展現——總結提升”。
2、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引入
[ppt展示] 展示三種臺燈圖片,請學生選擇滿意的一款,并說明理由。
三款臺燈分別是漂亮的、有創新技術含量高的和普通的。
[學生選擇] 并說明其理由
[教師評析] 同學們對這三個臺燈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同學們的選擇不一樣,同學們理由也不一樣,那么設計者在設計制造的過程中要怎么樣為消費者考慮呢,設計者在設計時有沒有要遵守的一些規則呢?比如說第個臺燈,它和我們以往用的臺燈不一樣,有一些創新。
新課講授
1、創新原則:創新就是通用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
[ppt展示] 三個削鉛筆的工具。
[問題] 下面的削鉛筆工具在什么方面有創新,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那一個,為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創新的核心是設計。一個產品如果沒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不斷發展的社會所淘汰。而我們的生活卻會因設計而豐富多彩,設計因創新而魅力四射。削鉛筆的工具也是如此,第二個相對第一個就將新的思想用到了削鉛筆刀上了,由削變成了圈了;第三個相對第二個也有創新,在結構上有了創新,使我們使用削鉛筆工具更為輕松了。
[ppt展示] 有線和無線鼠標
[問題] 下面的兩個鼠標是否存在創新?
[學生討論] 有
[教師評析] 由有線變成了無線。
[問題] 在設計的過程中如何來實現創新呢?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一般可以從原理、結構、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改進和突破,實現創新目標。要實現產品設計的創新,除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智慧外,還應注意利用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現代的設計理論與方法。
[ppt展示] 指紋識別門把、門禁
[問題] 在指紋識別門把、門禁設計的過程中有沒有創新呢?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當然是有創新的,在這里面引入了新的技術。
2、實用原則:設計中的實用性是指設計的產品為實現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產品實用性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包括:
物理功能:性能、構造、效率、精度、可靠性。
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機理、裝飾。
社會功能:顯示產品象征、個人的價值、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
[ppt展示] 可折疊自行車
[問題] 這種可折疊自行車實用嗎?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同學也許覺得不會很實用,因為現在同學們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要不是學校就是家里,不會出現被偷的情況;然后現在在大城市里經常出門如果騎自行車太遠,不騎到車站也不方便,如果有可折疊自行車就可以搬上地鐵,這樣是不是就很實用了?
[案例分析] 以下那種洗手液瓶哪個更實用?為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左邊的液體瓶取液用氣壓法,不拿起瓶子,可單手操作,很方便。瓶體透明,可以看清剩下多少液體。右邊的液體瓶不具備這種優點。
[案例分析] 請同學們為我們學校食堂洗碗池選一種水龍頭,你會選那種?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第三種較為明顯,不適合在學校大范圍的使用,而第二種相對而言因為學校里洗碗池的水管較粗會很容易放出大水漸濕洗碗者也不是很適合,相對而言第二種較好。
[ppt展示] 請觀察下面的椅子,你認為它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可重疊儲運、規模化生產,這要可以節省成本。從而體現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原則:經濟原則。
3、經濟原則:是指以最低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效果。所謂最低的費用,是指產品在得到最優良的設計、實現最佳的功能的同時,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的總量最小。
[問題] 什么是功能成本比?
[教師評析]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
[問題] 怎么樣提高功能成本比?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①功能不變,降低成本;②價格不便,增加功能;③增加功能,降低成本。
[ppt展示] 兩個筆筒
[問題] 同學們你們會選那個?為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觀對設計越來越重要。在產品技術含量相同、功能類似的情況下,人們總愿意用相同或高一點的價格購買更加美觀的產品。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第四個原則:美觀原則。
4、美觀原則:好的產品設計不僅能滿足人的物質要求,而且也能讓人從產品外觀上得到美的體驗,享受精神上的愉悅。
[問題] 我們要從那些方面讓我們設計的作品更為美觀呢?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外觀美的實現:外觀的美通過造型、大小比例、材質、色彩、裝飾圖案等設計組合來表達。
[案例分析] 卡通筆筒
[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因美觀而影響到了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