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通用2篇)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品展示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布置了作業要求你們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制作出便攜式小板凳,現在,我們有請每個小組,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產品。
學生匯報,匯報要求:設計目標明確、問題來源、信息收集、材料調查、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制作模型、初步優化。
作品展示:組裝好放在展示臺上。
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讓我非常感動,看了同學們的作品,讓我十分激動,首先要肯定同學們認真、塌實的工作作風,看看這些作品,件件都是如此精美,傾注了同學們的心血。不過,我們設計的產品,要想最終能夠被人們使用,就要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一定的測試、評估及優化等工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上的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四個階段——測試、評估及優化。只有對產品進行測試、評估及優化,才能知道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是否達到用戶的要求。
二、講授新課
4、測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
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測試是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措施。測試的內容有對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等方面的測試。
(2)評估
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通過評估我們可以得到較理想的設計方案和產品。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
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評估
(3)優化
設計方案的優化是在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與評估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的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節。我們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為一個產品拿去銷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還要坐的舒適、攜帶方便、美觀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對產品進行優化。
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優化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如果別人要使用我們的小板凳,我們就要向使用者介紹我們設計的產品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同時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就產品說明書是指導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可以幫助用戶了解產品特性,使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像我們在家使用電視、在學校使用多媒體電腦一樣。
案例分析: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
6、課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廳裝修的設計過程和生態垃圾桶的設計過程。
三、課后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來闡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即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設計的一般過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學的、合理的程序過程,但設計同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設計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四、課后作業:
為小組制作的便攜式小凳附上使用說明書。
來源:陳金德的博客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2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我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實際需要。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這些實用的產品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嗎?是憑空想象的還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呢?是的,任何一種產品的設計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這節課我們將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大家一起來學習和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實踐的基本方法。學完這節課之后同學們要學會制作出自己滿意的便攜式小凳。我們先將便攜式小凳制作的要求告訴大家。任務:設計出一張便攜式小凳子,用厚卡紙制作小凳的模型。
要求:(1)材料:16開卡紙兩張,透明膠,棉線
(2)工具:筆、尺、刀、剪、針
(3)要求:凳高8-9cm,凳面大于40cm2;
卡紙的剪裁、折疊方式不限;
不得使用上述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 ;
組裝拆裝方便,自重輕,承重大;
拆卸后體積小
(4)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二、講授新課
那么這張便攜式小凳子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制作呢?要經過哪幾個設計的過程呢?大家翻到課本第46頁,我們共同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但這是一個普通的一般過程,不是一個規定的程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種過程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產生反復。現在我們來看第一個階段是要做什么呢?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身邊使用的東西有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問題?有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改進?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陳晨同學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樣發現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呢。同時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陳晨,在這個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項目在確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寫書上第47頁的馬上行動。
經過環節
具體工作
調查需求
問卷調查、訪談、查找文獻
分析信息
整理歸類、制成圖表
明確問題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
確定項目
設計便攜式小凳
最后他們得出了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從上面可以看出,設計來自于生活,來自于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2、制定設計方案
問題明確了,設計便攜式小凳這個項目確定了,現在我們應該著手制定具體的設計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設計方案這個過程中我們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其實途徑是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渠道收集有關的信息等等。我們來看看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2)設計分析
通過對設計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大家發現,要設計好一個便攜式小凳,必須解決好小凳子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主要問題。
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3)方案構思
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思考:為解決設計分析階段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請同學積極思考,根據書中列舉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
(4)方案呈現
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為了使其具體化,我們通常會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從中我們并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所以我們還要對這些想法進行綜合。
閱讀:同學們閱讀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案草圖并以小組為單位,在紙上繪出你們認為最合適的便攜式小凳設計草圖。
(5)方案篩選
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后,我們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方案并加于實現。
制定設計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
在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始終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3、制作模型或原型
設計的方案已經確定下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動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來說,模型制作包括兩個階段,即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今天的作業就是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設計的一般過程制作出便攜式小凳模型,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三、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來闡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即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今天我們講到了前面三個階段,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后面兩個階段。
來源:陳金德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