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第一課時)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我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實際需要。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這些實用的產品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嗎?是憑空想象的還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呢?是的,任何一種產品的設計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這節課我們將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大家一起來學習和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實踐的基本方法。學完這節課之后同學們要學會制作出自己滿意的便攜式小凳。我們先將便攜式小凳制作的要求告訴大家。任務:設計出一張便攜式小凳子,用厚卡紙制作小凳的模型。
要求:(1)材料:16開卡紙兩張,透明膠,棉線
(2)工具:筆、尺、刀、剪、針
(3)要求:凳高8-9cm,凳面大于40cm2;
卡紙的剪裁、折疊方式不限;
不得使用上述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 ;
組裝拆裝方便,自重輕,承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