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第一課時)
拆卸后體積小
(4)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二、講授新課
那么這張便攜式小凳子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制作呢?要經過哪幾個設計的過程呢?大家翻到課本第46頁,我們共同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但這是一個普通的一般過程,不是一個規定的程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種過程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產生反復。現在我們來看第一個階段是要做什么呢?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身邊使用的東西有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問題?有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改進?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陳晨同學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樣發現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呢。同時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陳晨,在這個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項目在確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寫書上第47頁的馬上行動。
經過環節
具體工作
調查需求
問卷調查、訪談、查找文獻
分析信息
整理歸類、制成圖表
明確問題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
確定項目
設計便攜式小凳
最后他們得出了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從上面可以看出,設計來自于生活,來自于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2、制定設計方案
問題明確了,設計便攜式小凳這個項目確定了,現在我們應該著手制定具體的設計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設計方案這個過程中我們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其實途徑是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渠道收集有關的信息等等。我們來看看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2)設計分析
通過對設計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大家發現,要設計好一個便攜式小凳,必須解決好小凳子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主要問題。
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3)方案構思
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思考:為解決設計分析階段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請同學積極思考,根據書中列舉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
(4)方案呈現
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為了使其具體化,我們通常會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從中我們并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所以我們還要對這些想法進行綜合。
閱讀:同學們閱讀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案草圖并以小組為單位,在紙上繪出你們認為最合適的便攜式小凳設計草圖。
(5)方案篩選
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后,我們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方案并加于實現。
制定設計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