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第二課時)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品展示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布置了作業要求你們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制作出便攜式小板凳,現在,我們有請每個小組,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產品。
學生匯報,匯報要求:設計目標明確、問題來源、信息收集、材料調查、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制作模型、初步優化。
作品展示:組裝好放在展示臺上。
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讓我非常感動,看了同學們的作品,讓我十分激動,首先要肯定同學們認真、塌實的工作作風,看看這些作品,件件都是如此精美,傾注了同學們的心血。不過,我們設計的產品,要想最終能夠被人們使用,就要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一定的測試、評估及優化等工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上的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四個階段——測試、評估及優化。只有對產品進行測試、評估及優化,才能知道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是否達到用戶的要求。
二、講授新課
4、測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
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測試是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措施。測試的內容有對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等方面的測試。
(2)評估
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通過評估我們可以得到較理想的設計方案和產品。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