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
3、動摩擦因數( )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
4、靜摩擦力的大小,隨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并等于外力的大小.但靜摩擦力不能無限度的增大,而有一個最大值,當外力超過這個最大值時,物體就要開始滑動,這個最大限度的靜摩擦力叫做最大靜摩擦力( ).實驗證明,最大靜摩擦力由公式 所決定, 叫做靜摩擦因數, 為物體所受的正壓力.摩擦力的大小變化隨著外力的變化關系如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最大靜摩擦力,但一般情況下認為兩者相等.
第四節 摩擦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設問法、講解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問題1、目前我們學了哪幾種力?它們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們大小方向如何確定?
問題2、胡克定律 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叫什么?由什么決定?當外力變化時, 如何變化?
教師總結前幾節所學習內容,為方便知識體系的理解,在分析力時可把握如下幾個過程:
1、力產生的原因;
2、力的大小、方向.
二、新課教學
(一)、引入新課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是重力、彈力、摩擦力.對于每一種力,都需要知道它的產生條件、會計算它的大小、能判斷它的方向.前面我們為你學習了其中兩種力:重力和彈力.這一節我們學習第三種力——摩擦力.摩擦力是三種力種比較難掌握.
首先請學生分析圖示(如圖所示),教師可以演示這個實驗,b物體用鉤碼代替:
提問1:木塊a受幾個力?
答案: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提問2:拉力與摩擦力是什么關系?去掉b,摩擦力是否存在?
答案:一對平衡力.不存在,即摩擦力為0.
提問3:摩擦力起什么作用?
答案:在b的作用下,物體a要向右運動,有向右運動的趨勢.摩擦力就是阻礙a物體向右運動,從而使a物體與支持面保持相對靜止.
教師總結.
(二)靜摩擦力的講解:
1、概念總結:
(1)、靜摩擦力:物體間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的摩擦力.
(2)、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上述實驗中,不斷增加鉤碼,使拉力增大,可以分析出:靜摩擦力也是增大.但當增大到某一值時,a物體開始滑動了.a物體將要滑動的瞬間的靜摩擦力叫做最大靜摩擦力,用 表示.
總結以上分析可知,靜摩擦力的大小在 之間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其具體的確定,可由二力平衡知識得到. 靜摩擦力的方向,可由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或由二力平衡知識來確定.
2、例題講解:
握住水杯,使水杯在空中保持不動.讓學生討論水杯是否受摩檫力.若受,則其大小、方向怎樣?
答案:水杯受到重力、手的彈力、手的靜摩擦力作用.由于水杯靜止在空中,因此靜摩擦力大小與重力大小相等.
3、繼續演示實驗,在前述實驗中,繼續增加鉤碼個數,木塊開始緩慢勻速滑動后,開始提問.
提問4:木塊此時受幾個力?
答案: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提問5:此時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