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課題
向心加速度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1.教材在學生的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礎上來討論“勻速圓周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問題,讓學生知道向心加速度能夠表示勻速圓周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教材把向心加速度安排在線速度和角速度知識之后,使學生對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幾個物理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3.教材從了解運動的規律過渡到了解力跟運動關系的規律;把向心加速度放在向心力之前,從運動學的角度來學習向心加速度。
4.教材為了培養學生“用事實說話”的“態度”,讓一切論述都合乎邏輯,改變了過去從向心力推導向心加速度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
1.采用理論、實驗、體驗相結合的教學安排。
2.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教學目標
知
識
與
技
能
1.會作矢量圖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加深理解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的區別。
3.體會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分析方法。
4.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適用于變速圓周運動;知道變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5.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6.知道公式ɑ=υ2/r=ω2r 的意義。
7.會應用向心加速度定量分析有關現象。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速度變化量的處理特點,體驗向心加速度的導出過程,領會推導過程中用到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勻速圓周運動中加速度的產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確定方法和計算公式。
難點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確定過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1.播放視頻欣賞:XX年2月22日進行的大冬會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毫無懸念,我國名將張丹、張昊以195.32分奪得冠軍,在家門口收獲了他們的大冬會三連冠。
2.提出問題:視頻中張丹、張昊的運動做什么運動?
3.許多科學發現都來源于對生活現象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我們要學習怎么從普通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下面就請大家看兩個視頻。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并思考,你從中有哪些發現或問題?
4.展示視頻1──鏈球的運動;視頻2──播放一段汽車拐彎的視頻。
5.根據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提出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鏈球離手后會沿直線(切線)飛出,運動員如何控制它飛出的方向?
②離手后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嗎?
③汽車轉彎處路面要做成傾斜的?路面傾斜直接影響到什么力?轉彎則表明了什么樣的運動狀態?
6.教師在每個問題提出后及時組織同學們做簡要的分析和討論。
7.總結歸納:其實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受力問題!我們知道圓周運動也是曲線運動,曲線運動的條件?──力與速度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力才能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但鏈球出手后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是拋物線運動,而離手前就能做圓周運動,可見圓周運動物體的受力與拋體受力還有不同的地方。本節課要研究的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的加速度,了解物體的受力情況有助于加速度問題的解決。